淡淡的忧伤与清欢
◎罗维扬
2008年,在竹山论坛上看了若楠的一篇文章,印象很深,隔一段时间,又看了一篇,又看了一篇,未加盟论坛,无法联系,只好通过朋友去问网管。不久,这若楠来了电邮,又不久,发来了一大排附件,一一下载,剪贴,编成书稿模样,再读,一边读,一边改了几个字。读之前,就害怕重复,害怕是一道汤,读完了,顾虑打消了。夜也深了,人也倦了,但心思还在她文章的情绪里踟踌,游弋。
若楠不是奇花异草,不是名贵药材,她只是树上的叶子,该绿时绿了,该黄时黄了,该落时落了。高山的雨洒过来,深谷的风吹过来,叶子们掉在地上了,踩上去柔柔的,悉悉萃萃的;飘进河里了,就打着漩儿,随着水流到哪儿,就是哪儿,搁在哪里,就是哪里了。叶片的脉络是清晰的,叶子有着呼吸。它是自然的,亲切的,可以触摸的。它是人性的表露,或者再现,与有人性的人是相通的,甚至是可以被感动。叶面并不太光洁,有缺齿,还有瑕疵,但它是有汁液的、有生命的、绿过了黄过了光鲜过了风吹落了的叶子呀!
若楠说自己写的是随笔,大概不是。随笔是以文学的笔调写见解,写看法和想法的,她不是这种路数。她写的是散文,是抒情散文,但不是杨朔式的,不是刘白羽式的,不是峻青式的,也不是她的小老乡张成式的,她是比较随意的抒情散文。
置身深山老林中的若楠,做着既单调又重要的工作,过着既孤寂又纯真的生活,守着高压网中的一个据点,搬动一个又一个的闸刀,只能机械,不能灵活;只能尽责,不能失误。而她的心思,通过互联网,通过手机,向广域传送,与外界沟通。她用键盘敲打着她的孤独、寂寞、艾怨和优伤,也弹奏着人间的至味,幽幽的欢乐,清欢。管着电的人,她用心电去电人,电百里千里之外的人,电出人家的心电图。
散文较之小说和诗,更需要修养,修养无捷径,不能加速度,只能像当年批《修养》时说的,是“越养越修,越修越养”。修养靠的是虔诚和执著。若楠是有条件也有理由写下去的,但愿不是踏步,而是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