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 尘
时下,有些企业为了将产品尽快打入市场,以较少的投入吸引较多的消费者,不断地推出免费服务、赠送、免费品尝、免费咨询、免费试用等促销活动。近段时间,贵州某公司长期在我县搞促销活动,一时间吸引了逾万人次中老年人前往听课并领取免费产品。笔者无权过问该公司的促销手段,只是吃饱了撑着想给众位提个醒儿:在下筷享受“免费午餐”前,还请擦亮眼睛谨慎为妙。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谓的“免费”一般都是放长线钓大鱼,先让消费者暂时尝到一点甜头,后边却有更深的陷阱让你情愿不情愿地跳进去。譬如,三五个疗程才能见效的新药,让你“免费”服用一个疗程,其余的疗程你就不得不花钱买;“免费”的产品是真,尔后购买的却成了假冒伪劣产品;特别是有些“免费”项目,向消费者略施小恩小惠,以征询意见或感受为由,索取其单位、住址和电话号码等个人资料。有的消费者经不住诱惑,仅凭一次印象,就对其产品或服务大加赞赏,后来,自己的肖像和讲话竟被他们用于广告宣传出现在媒体上,到时百口莫辩。
而且,在“免费”试用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因使用不当或产品质量问题带来的麻烦和纠纷,则很难处理,因为此时的消费者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消费主体,有的甚至没有任何接受服务的证明。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就成了无辜的试验品,但目前却无任何法律依据来制裁或制约其行为。因此对消费者来说,当遇到花样迭出的“免费”时,务必谨防上当受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