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家渡镇是我的故乡,我从天真烂漫的孩提时代到初中毕业,全部都是在故乡的水、故乡的人养育下成长到大的。而今我已是中年之人了,对故乡的山山水水难免会产生些许怀念,在我的记忆中,让我最难以忘却的要数家乡那条崎岖的山路了。
麻家渡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仅有一条316国道(现在的305省道)穿境而过,整日的沙土飞扬给人们留下了终身都不可磨灭的印象。特别是我们上学时走过的一段山路,它曲径通幽、狭窄陡峭,路旁的树,路旁的小草,路旁的溪流都无不写满沧桑,记录着时代的痕迹。大人在此肩挑背驮,也不知摔过多少跤,人们“痛”在心里“愁”在眉梢,只是一个“梦想”二字在历代人的脑海里储藏了一载又一载,一代又一代。
改革开放给山里人送来了希望的曙光,隆隆的开山巨炮彻底打碎了大山的宁静。公路建设者们的身影给乡亲们带来了无穷的喜悦和憧憬。他们终于看到了一条宽阔平坦的公路穿村而过,连过去想都不敢想的“金桥银隧”工程,顷刻间也大胆横卧在大山与河流之上,南来北往的车辆纷纷载满了他们渴望的胜利果实奋勇向前。
大路带来了大富,故乡原来的土坯房全都变成了小洋楼,昔日贫穷落后的“乞丐村”(现罗家坡村)一举跨上了“全国文明示范村”。特别是最近5年来,家乡又大兴通村水泥路建设,条条硬化公路与主干公路紧紧相连,百姓们想到那里,只要轻轻一招手就能搭上城乡公交车,一路乐逍遥。(金伟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