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文苑
阅读上庸城
发布时间: 2011-08-23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县地税局  章先合

    上庸城像一本大书,邓丽君的《小城故事》就印在这部书的菲页上。   
    著名的八百里堵河亲近上庸城的时候形成太极图,与北端的武当文化融会一体。上庸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自然环境优美,水能资源丰富,距今已有3000余年历史。写此文之前,我翻阅了《辞海》、《古代战事考》、《括地志》、《尚书·牧誓》、《离骚》、《庄子》等等有关写上庸的历史书,对庸国制陶、诗赋、器乐、筑城、营建、冶铸、造历、农业历史有了进一步地了解,要营建,首先就得修路,庸人的智慧领先各诸候国。时至今日,特别是从三台遂道口至郭家山遂道,长长的河堤大道给人的烙印,让我逐渐对上庸古城有了特别的印象。
     说起上庸城,人们自然会想到南水北调。为保护一泓碧水流向华北平原,城中修了防洪大堤,堤上的纵横大道与小漩电站、谷竹高速竹山大桥、潘口电站风景区对接,这项惠及子孙万代的民生工程,为劳动者提供了乘车和散步的最佳场所。白天的堵河属于城市;夜晚的城市属于堵河。白天,城市在堵河上面;夜晚,城市在堵河下面。天上星,河中星,星星相映;地上城,河中城,城城相连。夏天,人们三三二二,手里拿着纸扇在河堤广场散步,孩子们有的拿着棒冰,喊着“好凉啊!”有的在运动器材上活动,有的在跳舞,练太极拳,打羽毛球,打篮球,还有几位老人坐在地税局门前大桂花树下听手机音乐,真是热闹非凡!柳树林中一对对男女年青人头顶衣服,依靠着在手机上聊天,键盘上QQ上线的“敲门”声音响着,树,比平时显得更绿了。好像在说:来吧,来吧,来我们这里乘凉吧!
    庸城的大成殿是一位沧桑的见证者。而绿松石、黑板石堵河奇石是静态的艺术化石。山水灵秀的竹山,植物群落丰茂,矿藏储量大、土地肥沃,水能资源亚洲第二,茶叶、山货,连同石雕和奇石艺术,成了人们早期经商的内容。他们进山采购再精加工,入国际宝石商队。他们赚钱而归,进城建房盖屋,修路架桥。或者,读书致仕,荣归故里,留下了一件件精美的民间艺术。中国的竹山世界的绿松石,此言不虚。竹山绿松石上的绘画、雕塑惊天动地、天人合一、妙手偶得的神来之作,产生于造化之美与人文巧思的结合。 
    来过古城的人都说,这里是中国最美的城镇,最好的文化生态城,这里是中国城市与农村完美结合的典范,又说,到庸城要看村,此话不假。
    庸城的村庄是竹山的名片。出县城不远,即见幢幢民居,绿树掩映。村头蔬菜花果飘香,白花花的水泥路、老海棠树、农家乐酒店、开摩的少女,一派幽静恬然的田园风光。有诗为证:“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车窗外的幢幢小洋楼,远远望去仿佛是飘游在绿色大海中的一叶叶白帆,也如一幅幅泼墨山水。
    走进村落,庸城的至美,仿佛有了更实在的依托。如今,竹山人搞生态游,打文化传统牌,注意了旅游与开发,保持传统与发展的关系,可是,在汹涌的时尚文化、纷至沓来的旅游与开发面前,古朴和清幽被浮躁和喧哗侵扰之后,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文的配置、优美的城乡土地空间,如何保留与开辟生活资料基地,如何在现代文明面前既持守又发展,是一个新课题、难题。但愿竹山人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