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小学六年级学生 沈婷婷
今天中午放学,老师安排下午劳动。午饭后许多同学从家里带了劳动工具。下午上课后,老师布置了任务,强调了一些安全事项后,同学们拿着工具一窝蜂似的涌出教室。
我们的劳动地点是教学楼后面的红薯地,我们的劳动区域是左边的半块红薯地,然后从中间隔一块,右边再挖一块。老师说我们劳动任务大约有五分地,准备做实验田,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收获。用来种蔬菜,和我们的校食堂对口。
劳动开始了,望着眼前的绿色,疲意顿时消失。有镰刀的同学割红薯藤,有插锄的挖红薯,什么劳动工具都没有的同学就扯红薯藤。
同学们个个都争先恐后地干着,每个同学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那笑容里有幸福、有欢乐、当然也有疲倦——有累的感觉。
大家看宋浩和李峰配合地多么好啊!两个人你割一会儿红薯藤,我挖一会儿红薯的。不一回儿,大半块红薯被他们“消灭”了。
你别看那些平时学习不好,吊儿郎当的同学,劳动起来可比谁都强!瞧!那杜念好像要把全身的力气都使在挖红薯上似的,李松也是使出吃奶的劲儿来挖红薯……各个同学都冒出了豆大的汗珠。当然,也不是每位同学都干劲十足,瞧,秦天那高兴样儿,啥也不干,在那儿左顾右盼地玩。
这次劳动我们师生整整干了三节课。要说干得最好的就是陈晓丽和杜念了,她们总共还没歇五分钟呢!
这次劳动课虽然很累,但我也有很大的收获,通过了这次劳动课我明白了:一、我觉得很对不起我的父母,我才干这么点儿活,就累成这样,而爸爸妈妈整天在烈日之下干活,而他们从不叫苦叫累。二、无论干什么事都要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三、不论是红薯还是其他粮食都来之不易。
所以现在想来,请大家饮水思源,感恩农民伯伯的付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请珍惜粒粒粮食,珍惜农民伯伯付出的汗水。
张蕾老师点评: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也许你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小作者对同班同学劳动的干劲十足以及每个人动作、神态的细腻描写,语言形象生动。显得文章丰满真实,仿佛就在我们身边。其实最好的文章题材往往就在我们的身边。怀着一颗勤于观察的心,你就会发现许多事值得一写,能把生活片段给你带来乐趣的人和事绘声绘色地向别人娓娓道来,一篇属于你自己的好文章也就浑然天成了。
(指导老师:张蕾 黄龙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