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文苑
工商所的灯光
发布时间: 2012-10-23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虽说是镇政府所在地——全乡2万多人口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其实只是座很小的集镇,总共才一条长不过百米,宽不足10米的“一”字型街道。在这条狭窄的街道上,除了大大小小的商店、餐馆和各式的修理铺,便是一些行政企事业单位。 
       小镇被农田、村庄和堵河环绕着。每天天刚亮,几户养鸭的农民便赶着一大群鸭子“嘎嘎嘎”地叫着,浩浩荡荡从街上走过,将梦中的小镇早早的唤醒。白天里,时不时会有几位农民手牵耕牛、肩扛犁耙穿行于街道。  
       街道尚未安装路灯。夜幕降临,街上便会冷冷清清,没几个人影——那些在小镇行政企事业单位上班的人们,大都是常称的“走读生”,早晨从别的地方赶来,傍晚又纷纷离开了这里。倒是附近的农民,往往会在农闲而天气晴好温暖的夜晚,三三两两逛逛小镇的夜市,增添了街面的人气和热闹。我们的工商所就位于街道的最南端,多年来,工商所一直保留着一个传统——在工商所门前亮出一盏路灯。当时所长做出这个决定,不仅仅是为了方便来来往往的夜行人,还有更多、更深的考虑。  
       所长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老家就在4里多远的小山村,本来也完全可以当“走读生”的。但所长自从来到工商所任职,便一直坚持住在工商所里。所长曾经解释说:个体户和基层群众白天都忙于生计,有什么事情找我们,都喜欢利用晚上的时间。工商所门前亮出一盏灯光,就是告知大家,工商所夜里有人,有事可以尽管上门。 
       自从工商所门前亮出了灯光,夜间来的人果然日渐多了起来。附近的群众即使没有什么具体的事情,也会趁着晚上的空闲时光来串串门——喝上一杯热茶,聊上几句家常。渐渐地,彼此间便多了一层了解,近了许多距离。有时,工商干部几句不经意的话语,或许还会让对方忽然得到了什么启发,产生了什么灵感,从此走上了一条创业致富之路。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这样几个故事: 
       一天下午,所里正在组织学习县局文件。忽然,一位中年妇女喜盈盈的走了进来,手上还提着一竹篮鸭蛋,说是感谢所里的同志帮助她家找到了一条致富新路。 
       一开始,大家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听了中年妇女的细说,所长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就在年初的一天晚上,小镇南郊新街村的一位中年“鸭倌”,来到所里坐了一会儿。几句寒暄过后,刘“鸭倌”便与所长扯起了养鸭的问题。围绕这个话题,所长提了几条建议:这里地处偏僻,交通困难,产品销路不畅,鲜蛋保存时间又不宜过长,可以加工成皮蛋和咸蛋,与附近一些商店联系代销;公鸭子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深加工,与一些餐馆联系销售。正为鸭蛋和公鸭滞销而伤脑筋的刘“鸭倌”对所长的建议很感兴趣,回去后一步一步的实施起来了。没想到效果真的很好,产品不仅不再滞销,经济效益也翻了一番。 
       有一年年底,一个晴朗的下午,我们都在所里的小院晒太阳,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兴致勃勃来到工商所。见了我们,很恭敬地递上香烟,并自我介绍说,他是本镇新街村人。一边说着,一边急切地四周张望,并问所长哪里去了。我说所长出远差了,几天后才能回来。顿时,对方显出很失望的样子。 
       停了一会儿,小伙子告诉我:4年前,他离开家乡到福建打工,由于自己懂得计算机操作技术,很快成为了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现在年薪超过5万元。接着,小伙子深情地说:所长是他的大恩人。应我的探问,小伙子慢慢讲述起4年前的故事: 
       那年,晚稻刚刚收割完毕,小伙子的父母做出“分家”的决定,让他一个人单独过日子。原来,小伙子有兄妹3人,姐已出嫁,哥哥“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年近三十还没能娶上媳妇。父母要小伙子独自承担起“成家立业”的责任,他们好集中财力接济大儿子过日子。当时,小伙子想不通,认为父母“偏心眼”。 
       当天晚上,心情烦恼的小伙子独自来到小集镇上遛达。见工商所门前亮着灯光,知道里面有人,便走了进去。所长很热情地招呼他坐下,还给他倒了一杯热茶。见所长很随和,小伙子便将“分家”的事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了解到小伙子家的具体情况后,所长便劝导他说:有句俗话,叫做“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妆衣”,何况父母的好处不是让给了别人,而是自己的亲兄弟。你年轻,有文化,还掌握了一技之长,发展的潜力大得很。所长还告诉小伙子说:福建、浙江那些沿海地区,懂电脑的打工仔俏得很,走出去,保证你天宽地广,能闯出一条好路。一席话,说得小伙子的怨气烟消云散,对自己的前途也充满了信心。第二天,小伙子便欣然踏上了“南下”创业的行程…… 
       渐渐地,大家对门前亮灯的意义有了愈来愈深的认识,都自觉地将这种做法当成了一条不成文的“家规”予以传承和发扬。如今,工商所门前亮灯的传统,早已成为了一架桥梁,一根纽带——沟通的是工商干部与基层群众的心,维系的是工商部门与基层群众的情;这盏不熄的路灯,照亮的是工商干部的“执法为民”之路,是基层群众的创业致富之路……  

(作者:竹山县工商局党委书记、局长  刘继宏)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