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入春的首场春雨一刻不停地洒落着,田地里已是一片浸润。
“这三亩水田,一半搞水稻良种种植试验,另一半和两亩旱地都搞玉米良种试验种植,你们看能实验多少个品种?”中午时分,宝丰镇花栎树村科技示范户吴善娇冒着春雨,与县种子公司农技人员边察看越冬作物的长势边商量着今年良种种植试验合作的事。
“去年经你种植试验的35个水稻、玉米新品种,有一部分性状较好,将来可以作为我县推广的品种。如:金优725、K优818、国杂优1号水稻,品质好产量高,亩产达550多公斤;三北二号、三北六号、临澳一号玉米,丰产稳产,抗病虫害抗倒伏,亩产达750公斤。”科技人员杨斌说,“不过像玉米三北二二四六,虽然产量达到了830公斤,是否能稳产,今年还要请你试种后才能确定。今年再增加一些新品种,请你搞好科技种植。”
春节前,吴善娇就整好了地块,备好了肥料、农药,盼着开春下一场好雨。这天早上,看着说来就来的及时春雨,他多么希望能尽早和县种子公司敲定试验种植的品种,抓住墒口育苗。令他没想到的是,农技人员这么快就来了……
已64岁种了一辈子地的吴善娇,是远近闻名的科技示范户。每到收获时,邻里看到他的庄稼收成比自家好,少不了羡慕。其实,吴善娇科技种田的秘决是积极搞良种试验种植。他每年从县种子公司引进的替代推广新品种,他首先在自己的地块试验,年年种的新品种就有三四十个。今年一开春,吴善娇就琢磨开了,把五亩田地都种上试验种植的新品种,全部搞地膜覆盖,抓好测土配肥、病虫害防治。这位种田“老行家”的心里,期待着又一个丰收图景。(黄治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