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阔平整的通户水泥路、舒适整洁的农家新居,更多的是一大块集中连片的烟叶基地、一间间整齐划一的密集式烤房——4月下旬的官渡镇桃源村,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有的农户在忙着移栽烟苗,有的在忙着完善烤房,还有的在兴建烤烟基地配水设施。当然,通户水泥路和“三改一建”等工程建设也如火如荼。
桃源村是该镇第一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该村在谋划新农村建设蓝图时,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咬定生产发展这一主旋律和关键点,瞄准了烤烟产业,下定决心做大做强。为了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水平,保证烟叶品质,增加产出效益,该村广泛动员群众,将适合种植烤烟的地块一律纳入种植规划,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发展烟叶的土政策。针对烟叶生产不同于其它作物种植的实际,该村干部深入细致的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引导和鼓励农户按照“自愿流转、有偿转让”的方式,将土地集中到懂技术、会管理的能人种植,培植烤烟大户,推动烤烟生产专业化、集约化。同时,还注重基础设施配套,一方面积极争取烟叶基地配水政策,建设旱地水窖30口、蓄水池2座,建设了规范的基地作业道,为实现烤烟生产高产高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强化科技支撑,积极争取十堰市烟叶公司将该村庞家湾定为高效烤烟生产实验基地,得到市县烟叶公司的重点扶持,有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据介绍,该村今年共发展烟农52户,落实烤烟种植面积600多亩,建设密集式烤房18间,仅此一项估计年可实现产值60多万元,人均可增收400多元。烟农庞昌明告诉记者,他今年种植了20亩烤烟,可望实现收入2.5万元。他还表示,卖了烤烟后将花一笔钱装修自家的住房,再添置一些家用电器。(弓 长 李 勇)
桃源村是该镇第一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该村在谋划新农村建设蓝图时,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咬定生产发展这一主旋律和关键点,瞄准了烤烟产业,下定决心做大做强。为了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水平,保证烟叶品质,增加产出效益,该村广泛动员群众,将适合种植烤烟的地块一律纳入种植规划,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发展烟叶的土政策。针对烟叶生产不同于其它作物种植的实际,该村干部深入细致的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引导和鼓励农户按照“自愿流转、有偿转让”的方式,将土地集中到懂技术、会管理的能人种植,培植烤烟大户,推动烤烟生产专业化、集约化。同时,还注重基础设施配套,一方面积极争取烟叶基地配水政策,建设旱地水窖30口、蓄水池2座,建设了规范的基地作业道,为实现烤烟生产高产高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强化科技支撑,积极争取十堰市烟叶公司将该村庞家湾定为高效烤烟生产实验基地,得到市县烟叶公司的重点扶持,有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据介绍,该村今年共发展烟农52户,落实烤烟种植面积600多亩,建设密集式烤房18间,仅此一项估计年可实现产值60多万元,人均可增收400多元。烟农庞昌明告诉记者,他今年种植了20亩烤烟,可望实现收入2.5万元。他还表示,卖了烤烟后将花一笔钱装修自家的住房,再添置一些家用电器。(弓 长 李 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