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发展机遇
丰富的水能资源,一路流金淌银,是上苍赐予竹山得天独厚的自然财富。如何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数十年来,竹山广大干群一直在努力。
往事不堪回首。三十多年来,竹山几次与潘口水电站上马的机遇擦肩而过。
失去机遇,失去财富。长江、汉江、清江……美丽的荆楚大地,江河奔流不息。1959年,当建设者的号子声在丹江口响起的时候,也许,我们对水电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还知之不多。而当清江梯级开发宏图展现、天下第一坝巍然伫立长江之上,从水流中迸射出的巨大能量让我们惊喜万分。
如果说,丹江口电站是国家在湖北布下的一颗棋子,并催生出鄂西北第一大水电城;清江的自主开发是我省流域梯级水电开发的范例,并创造了大名鼎鼎的“清江模式”。那么,潘口水电站能否成为招商引资开发的范例?竹山有没有可能成为鄂西北第二大水电基地?
资源丰富,经济贫困是竹山最大的县情。一直以来,竹山人也曾尝试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曾几何时,竹山人苦苦探求强县富民之路,由于种种原因,成效不甚理想,发展步伐不快。
新世纪伊始,县委、县政府将目光聚焦到优势资源上来,着力培植水电能源、医药化工、有机食品、特色矿产品开发等特色产业,县域经济稳健发展、活力渐显。
2003年初,在重新审定比较优势,认清市场形势,科学分析宏观政策和客观估价工作基础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认识到,竹山是一个典型的投资拉动型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主要取决于项目的支撑和带动。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载体。发展的希望在项目,潜力在项目,后劲依然在项目。大发展必须靠大项目支撑,大产业带动。
既然最大的优势资源是水能,最大的项目是潘口电站,能否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培育大产业,以大产业推动大发展,谋求竹山跨越式发展之路?
竹山当然需要潘口水电站这样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可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家投资方向调整,投资体制和融资机制的深刻变革,水电开发将已由过去政府投资开发为主逐步转变到面向市场融资开发为主,谁来开发潘口水电站?
国家来投资吗?省电力主管单位来投资吗?市县地方政府来投资吗?
今昔何昔?此时非彼时!
西方谚语说,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阿拉伯商人的格言是:机遇是创造出来的。如果说潘口水电站几起几落,那错过的机遇是等来的、遇上的,甚或是“分配”来的,我们没有主宰的权力,那么,而今要想上马,则必须寻找机遇,抢抓机遇,乃至创造机遇!我们要主宰自己的未来!
引进大业主来投资,就是创造开发堵河水能资源的机遇;找到投资主体,就是创造潘口水电站上马的机遇。
2003年3月,浙江纵横控股集团来湖北考察投资项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关注,极力争取,在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该集团董事长一行8月25日至26日来我县实地考察潘口、龙背湾、小漩三座电站项目,并与市、县两级政府签订了梯级开发堵河水能资源的框架协议,由该集团投资58亿元开发堵河水能资源。
计划经济年代、国家投资背景下几起几落的项目,58个亿、超过建国以来国家在竹山投资总和的大巨额投资,我们凭什么胆敢将项目交给一家民营企业?我们凭什么相信纵横控股集团?
凭着善谋大事的气度、敢干大事的气魄、能干大事的气势。
凭借在知识背景下的洞察力和决断力,凭借把握大势之勇、敢于担当之勇、不怕冒险之勇。
虽然未来充满变数,毅然不惧风险拍板。
因为,县委决策层领导一心一意谋发展,内心涌动着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好在,而今所谓“勇”,已不再是“匹夫之勇”,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2003年9月,县长書記发表署名文章,响亮地提出-着力建设生态水电大县,首度勾画了堵河流域水能开发的蓝图。
2003年12月26日,竹山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了“走一主三化之路,建生态水电大县”的总体发展战略和跨越式发展目标。
这是县委、县政府基于竹山发展的实际与实践,在分析国内外市场走势、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研究县域比较优势基础上的科学决策。
回头来看,引进纵横控股集团的确是一步妙棋:利用浙商“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提前化解堵河流域水能开发的困局,强力“激活”几度搁浅的潘口水电站项目。
此举掀起了堵河流域新一轮水电开发的热潮,让我省“一主两翼”水电开发格局、我市“一主四大”的支柱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可能的图景。
引进民营企业全流域、梯级开发堵河流域水能资源,极具轰动效应——2004年4月底,《湖北日报》在头版头条推出深度报道《迟来的老虎无肉吃》,惋惜汉江集团为何不捷足先登,却让民营企业抢食鄂西北水电蛋糕。
2005年9月,获悉纵横控股集团有意退出堵河流域水电开发,市县主要领导迅速与汉江集团会谈,成功争取该集团接手开发堵河流域水能资源。这家以水电为龙头的大型国有企业,资金雄厚、人才云集、技术先进,开发水电轻车熟路,优势更加明显。
汉江集团进军竹山、全面接手堵河流域水电开发不仅加速推进了潘口水电站项目的前期工作,更充分展示了竹山县委、县政府干大事的气魄、创大业的胆识和谋求大发展的雄心;树立了竹山大开放、大招商、大开发的形象;营造了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的氛围。古老的上庸大地,顿时吸引了无数的眼球,一举成为投资的热土。 (张华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