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
关于着力培植农村市场主体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发布时间: 2007-05-09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中共竹山县委   竹山县人民政府

关于着力培植农村市场主体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近几年来,全县上下始终坚持“走一主两翼之路、建和谐文明新村”的工作思路,坚持科学谋划、争取主动、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工作原则,坚持以“兴、建、创”为“三农”工作的突破口,坚持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的工作方式,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办点示范、典型引路的工作方法,坚持“政府主导、部门主扶、农民主体”的工作机制,“三农”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新变化。农业产业稳步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全面加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文明创建深入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整个农村呈现出和谐文明发展的良好态势。但还必须看到,当前农村发展仍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和矛盾,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设和谐文明新农村仍需付出艰苦努力。破解影响和制约“三农”工作的“瓶颈”和难点问题,就是要继续坚持已有的成功经验,不断巩固和发展现有建设成果,着力培植农村市场主体,拓展农村市场空间,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为农民稳定持续增收创造条件,推进以新农村建设为中心的“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2007年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中央、省、市1号文件和县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20字”方针统领工作全局,按照政策推动、市场运作的基本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着力培育农村经济市场主体、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为突破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和劳务经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文明创建,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努力把全县农村建设成为和谐、文明、繁荣的绿色小康型新农村。
  主要奋斗目标是:粮食总产稳定在15万吨左右,油料总产1.5万吨,新增农业特色产业基地4万亩,新修通村水泥路360公里以上,到院入户路面硬化100公里,完成“三改一建”5000户,完成村庄环境整治、道路硬化、房屋整修5000户,巩固、提高、完善5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试点示范村中“和谐文明新村”达90%以上,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7.5亿元,比上年增长6.2%,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200元,达到2277元。
  一、大力培植农村市场主体,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以民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开发机制,努力培植龙头企业。2007年,重点支持天新医药、圣水茶场、葛康葛根、林产化工、官渡兆华山野菜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武汉山绿集团、寿康永乐等连锁经营大企业在我县发展优势农产品专业生产基地,积极引导加工企业和营销企业与生产基地、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诚信合作的购销关系,实现紧密的利益联结。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力争2007年有3-5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质量认证。对有一定规模、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在技改扩能上县里按总投资的10%给予配套扶持,在企业用地、行政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金融机构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重点解决农产品收购资金困难问题。
  2、发展农村市场流通体系。推进竹山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加大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综合农贸市场和乡镇边贸市场等各类农资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力度,构建农副产品产销衔接的经营机制。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一村四有”(即每个村有一个农村小超市、农资放心店、农副产品经营店、废旧物品收购部)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健全农村商业网点。对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实行县内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和经营审批手续,采取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税收和金融政策,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示范项目资金规模。支持发展生产型、加工型、流通型、技术服务型等各类专业协会和新型农民合作组织。通过发展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经营效益。
  3、大力培育农村经济示范户。要把培植农村经济示范户作为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抓手,积极鼓励有经营头脑、有资金实力、有相应技术的农民从事规模种植、规模养殖、加工、运销等项目的生产经营。继续实施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现有农村经济示范户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宣传农村经济示范户的好典型、好经验,在全社会形成学习示范户、争当示范户的热潮。2007年全县培植新增农村经济示范户3000户,使总数达到10000户以上。
  二、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4、积极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要按照“大劳务、大培训、大服务”的工作要求和“劳动力大转移、收入大增加和素质大提升”的总体目标,建立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工作体系。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搞好部门协作,全方位、多层次的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把“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春蕾行动”等教育培训工程纳入统一管理,按照劳务市场需求,实行集中式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加快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建设,整合全县80%的培训资金,重点支持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工作。农业、扶贫、教育、妇联、财政、劳动等部门要抓好培训补贴资金的争取、使用和监管。建设部门要抓好建筑行业农民工技能培训,解决好建筑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商务部门要抓好劳务外派工作,解决好外派劳工的服务管理问题。科技部门要抓好“星火工程项目”的农民培训。工会、党校、共青团、科协、供销社等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能,突出特色,做好农民转移培训工作。2007年全县要完成引导性培训20000人、技能性培训3000人,
  5、加快劳动力转移。要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疏通劳务输出渠道。通过建立县、乡、村劳务信息网络,建立外出务工大户务工地信息网络,建立与有信誉的劳务经纪公司的信息网络,构建劳动力转移网络信息平台,开通竹山劳务经济网站,加大劳务经济的宣传引导和管理,促进农民工有序流动。县劳动、人事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劳动力市场和人才交流中心的服务功能,加大对外劳务协作力度,及时发布劳动力就业信息和相关政策,大力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要继续巩固和提高“短期培训+输出”的有效形式,大力开展技能型劳务输出。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劳务输出中介服务活动,加大管理和指导力度,不断满足农民工外出的多种信息需求。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建立乡镇和县直部门劳务经济目标考核和责任兑现机制,促进劳务经济发展。2007年全县从事二、三产业农业人口要达到12万人,外出务工人数达到9万人,外派劳务200人以上,实现务工收入5.5亿元以上。
  6、建立农民工维权机制。要强化输出地管理,搞好跟踪服务,劳动、工商、公安、司法、计生等部门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简化办事办证手续,落实优惠政策,建立便捷、高效的农民工外出办事程序。积极探索在劳务输出集中地建立工会、商会、党支部等组织,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信息沟通和维权服务。建立农民工维权应急机制,及时有效地开展农民工法律援助和合法权益维护,促使我县劳务经济健康发展。
  7、搞好返乡经济发展。对回乡创业的打工能人,在落实现已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享受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县劳务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专门工作人员会同县经济局等部门,协调、指导、服务回乡创业工作,对回乡创业人员提供项目、政策、注册等手续的咨询、代理、服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采取召开座谈会、报告会、发放宣传资料等有效办法,宣传回乡创业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发展劳务经济的良好氛围。
  三、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夯实农民持续增收基础
  8、加快发展优势板块农业。把板块农业建设作为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围绕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发展优质高产的粮油产业板块。认真落实粮食补贴、水稻良种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突破性发展以茶叶、林特、烟叶、蔬菜为主的特色主导产业,加块建设以“两山一岗”(即大观山、大泉山、九里岗)为中心的高标准生态有机茶产业板块,以柳林、官渡、大庙为重点的烤烟生产板块,以城关、潘口、溢水为重点的蔬菜产业板块,以楼台、深河、宝丰、擂鼓为重点的林特产业板块。板块建设区域要围绕核心基地扩充规模,着力培植主导产业项目的百亩农户、千亩村、万亩乡镇,努力形成一乡一品、多村一业格局,提高产业集约化程度。2007年新建高标准茶园1万亩以上,新建以肚倍、木瓜、冬枣、核桃、笋竹两用林等为主的林特产业基地3万亩,烟叶基地稳定在2万亩左右,蔬菜基地达到18万亩,全县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60万亩以上。坚持产业基地新建和老基地管理并重,加大老基地管理投入,提高基地产出效益。
  9、稳步发展健康养殖业。健康养殖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养殖业发展的市场效益。积极推行健康养殖方式,按照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要求,切实加强畜禽疫病的防疫、监控,严防疫情流行,从源头上把好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关。积极发展牲猪生产,突出抓好郧巴黄牛、竹山大鸡品种资源保护、纯繁扩群和开发利用,推广山羊波马杂交改良技术,实施良种、良法、良料入户工程,对牛羊逐步推广种草养畜、舍饲圈养的养殖方式。加快推进畜牧示范小区建设,使全县逐步形成特色鲜明、效益提升、规模扩大的养殖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培育“十头牛、百头猪、百只羊、万只鸡”养殖大户,力争2007年全县养殖业收入3亿元以上。
  10、着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在坚持推广应用农业成熟技术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农业科技力量,开展科技创新。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战略,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应用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