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大军中,有一支年轻的橄榄绿队伍,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谱写了一曲曲生命的时代赞歌。县武警中队少尉排长耿警卫就是这支光荣队伍中的的一员,他在执行这次抗震救灾任务中荣立三等功,获湖北省“五四杰出青年”奖章。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耿警卫正在成都武警指挥学院的训练场作毕业考核,忽然间地动山摇。紧急避险成功后,院党委迅速下达抗震救灾命令,全院2100名师生先后组成4个梯队,分赴各重灾区,耿警卫担任第一梯队某营救小组的组长。
在向震中开进的途中,行至紫坪铺道路受阻,营救队伍被迫返回都江堰实施救援。5月12日下午6时,当车队进入都江堰市区后,群众像见到亲人一般聚集过来,许多人甚至跪在车前请求救援。面对这样的场面,耿警卫顿时觉得浑身的血都往头上涌,他带领队员冲进了废墟。在救援现场,他用耳朵贴着废墟的缝隙倾听,发现一个小洞就朝里面呼喊。终于,从断壁残垣下传来了一位老人微弱的呼救声。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他带领营救队员,一边用双手搬开石块一边与老人交谈。大家手磨破了,脚刺伤了,但是依然没有一刻停歇,一米,两米,三米……就这样慢慢向老人靠近。经过5个多小时的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次营救任务。
在都江堰奋战30多个小时后,耿警卫所在的队伍奉命利用冲锋舟从水上开辟一条前行的“生命通道”,用39艘冲锋舟将2万余名救援人员、45吨救灾物资,经紫坪坝水库从水路运往映秀,并将2万余名受灾群众运出。映秀镇在地震中被夷为平地,耿警卫先后在映秀小学、映秀中医院等灾区一线参与救援。从5月14日成为首支进入映秀的救援队,到6月20日完成生命搜寻任务,耿警卫带领营救队先后成功营救12人、转移伤员50多人,中央电视台向全世界传出的首张营救画面中,便有他的身影。当时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5月的高原气候,昼夜温差特别大,白天气温很高,废墟里时时飘起令人作呕的恶臭,耿警卫他们依然要把脸贴在缝隙之上,不断地呼叫,不断地搜寻。到了夜间,温度一下子能降十几度,穿着被汗水浸透的迷彩服,大家个个冻得瑟瑟发抖。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在映秀奋战了38天,战士们身上的迷彩服穿了38天没有时间换洗过。
在灾区的日日夜夜,耿警卫他们也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5月17日中午时分,战友们已经在映秀小学的废墟上连续搜救了70多个小时,又累又饿。就在这时,当地的一位老伯把政府发放的饼干和矿泉水送到了他们身边。大家明白这是老百姓的救命粮,说什么也不要。经过再三的推让,老伯竟然“嗵”地跪在了地上,声泪俱下地说:“娃啊!你们是在为我们卖命,吃我们点东西,怕啥?算我老头子求你们了,就收下吧!”耿警卫和战友赶忙扶起老伯,眼中都噙着泪水收下了饼干和水。 (党时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