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两岸
刘云山在我省宣传文化座谈会上十分关注竹山
发布时间: 2011-03-29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今日竹山网消息 3月25日,最基层的宣传干部——宝丰镇党委宣传委员熊雷作为十堰地区唯一代表赴省参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关于基层宣传文化干部工作体会和如何做好新时期宣传文化工作的座谈会。
  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李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中宣部文艺局局长左中一,刘云山秘书、中宣部研究室副主任王一彪,省长王国生,省委常委张昌尔,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尹汉宁,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省政府秘书长傅德辉,省委宣传部各部门领导,湖北部分市、县宣传干部出席了座谈会。
  刘云山在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陪同下到武汉常青花园等地视察了文化工作的开展情况。上午10点,刘云山来到座谈会现场。刘云山步伐坚定,面带笑容,和蔼可亲,与两旁的人员招手致意,会场人员全部起立对部长的到来鼓掌欢迎,部长特意走到发言席与最基层宣传干部亲切握手。当熊雷介绍是来自十堰竹山时,部长重复了“竹山”二字,并颔首致意表示知道此地。
  座谈会上,发言同志各自谈了宣传、文化工作情况,文化体制改革情况,贯彻落实中宣部【2010】年14号文件情况以及意见建议。熊雷代表竹山县递交了一份《十星创建引领文明新风》文字材料。熊雷说:“机会难得,我就不按材料汇报,就谈谈我的工作感受。”刘云山点点头说:“很好,回北京后要抽时间好好看这些材料。”
  座谈会上,熊雷还就宣传文化工作向刘云山提了四条建议:一是继续向基层倾斜文化惠民政策,加大对基层的文化扶持力度;二是培训干部既要培训如何做好宣传工作,又要培训如何做好文化工作;三是基层宣传文化干部应跨县、市,甚至跨省到大地方、上级单位挂职锻炼;四是基层宣传文化工作需要各级领导的关心和重视。
  座谈中,熊雷特意提到:“自从1993年竹山创造性地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工作以来,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注,尤其要感谢刘部长特意推出了竹山‘十星创建’这样一个全国的典型,目前‘十星创建’在竹山的社会发展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化解了很多社会矛盾,服务了全局工作。‘十星创建’从抽芽拔节到开花结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
  在谈到茶叶、旅游、绿松石等产业时,刘云山多次问及竹山县的情况。“茶叶品质好不好?”熊雷回答:“品质非常好,畅销全国各地。”“有这么多产业,群众收入怎样?”熊雷介绍:“山区贫困县,产业都在发展壮大之中,经济收入渐次递增。”“绿松石开发如何,老百姓受益大不大?”熊雷说:“竹山县的绿松石产业正经历一个‘美丽的转身’,由原来粗放式的开发和销售向科学合理开发与精深加工转变,当地群众受益会更大。”最后,刘云山问:“中央的精神贯彻的如何?”“中央的决策都很慎重,当地党委政府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首长放心,各项政策都能全面贯彻落实”。熊雷回答。
  结合大家的发言,刘云山强调,各地要把文明和谐的种子播到群众的心坎上。社区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活动靠文化;基层工作很辛苦,做出今天这样的成绩都付出了很多心血,做出了不懈努力;基层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干部要有干劲,有思路,有作为。要牢记五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讲的走群众路线,就是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也是对宣传文化工作提出的政治要求。“两会”刚刚闭幕,要把“两会”的精神宣传好、贯彻好,要把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到“十二五”规划上来,把国家形势政策的宣传作为重中之重。中央会一如既往地对基层工作的重视和关心,重心向下,解决三农问题。(袁平凡整理)


附:熊雷上交的《十星创建引领文明新风》文字材料:

十星创建引领文明新风

  尊敬的部长、省长、各位领导,本人是来自十堰竹山宝丰镇的党委宣传委员。
  竹山县宝丰镇是著名劳工大律师施洋烈士的故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绿松石之乡,女娲炼石补天圣地,湖北省、十堰市文明乡镇。自从1993年竹山创造性地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工作以来,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注,尤其要感谢刘部长特意推出了“十星创建”这样一个全国的典型。目前,“十星创建”在竹山的社会发展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化解了很多社会矛盾,服务了全局工作。“十星创建”从抽芽拔节到开花结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
  本人从事宣传文化工作已有5年,这五年感受很多。首先我认为乡镇宣传委员要把宣传党的政策,传播党的声音,引领和发动群众干事创业,把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上来,建好信息网络,疏通信息渠道,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做好了这些工作就是一个好的宣传工作者,本人一直在努力工作。
  作为文化工作者,我深切地感受到:一、基层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还是比较匮乏,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非常迫切,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同步,尤其在基层更显突出。因此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迫在眉睫。目前农家书屋建设,健身器材向基层配备 ,送戏下乡等都非常好,但是农村地大人稀,受益群众很不平衡,这些文化惠民项目只是杯水车薪。所以文化惠民逐步铺开,梯次推进,最后实现普及和全覆盖是我们与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二、文化在群众中的影响是深远而有力的,广泛而持久的,是其他东西无法替代的。毛泽东时期有文化宣传队,既宣传党的思想又鼓舞士气,还凝聚人心。和平时期它不仅有以上的作用,而且还有寓教育健身于娱乐休闲之中。网络电视文化、现代信息文化等我暂且不论,就拿我们当地的花鼓船歌、皮影戏、剪纸、赛龙舟、舞龙灯等文化活动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逢年过节是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草根文化、本土文化、地域文化让百姓倍感亲切和幸福,我们镇“深山歌王”——王义富唱的花鼓船歌到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演唱播出,深受群众青睐。所以我建议要有一定的经费和措施不让这些文化降温,要挖掘、培植、保护、发扬好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三、文化要向产业渗透,大产业就有大文化。如我们县的茶叶产业做得比较好,茶叶文化影响广泛,种茶、采茶、制茶,烹茶都有茶艺文化贯穿其中,既提高了茶的品位,又赋予了茶的文化生命;女娲旅游风景区,依托女娲文化该产业才风生水起;绿松石产业依托绿松石文化才能不断开发出绿松石的文化新产品。目前,竹山县正在建设中国绿松石城,科学开发这些宝贝,精心研发新的产品,让这一产业为人民群众增收致富再添新翼。而这些产业蓬勃发展的力量就在于它们有丰富的文化内核。文化既为产业提供了抓手又能衍生新的经济价值,最终文化还是服务了经济大局。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