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域文史
宗  教
发布时间: 2004-08-27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晚清民国时,相沿已久的迷信活动之风在县内盛行,信教者亦较普遍。儒、道、佛三教对竹山民众的思想、文化、习俗有深远影响。人们崇尚祭祀、敬神、拜佛、吃斋等活动,祈求上苍免灾除疾,化险为夷。封建统治者利用迷信盅惑人心,巩固政权。
  1506年(明正德元年)伊斯兰教传人竹山。晚清、民国期间,先后有天主教、基督教传人。新中国成立后,竹山县委县政府认真执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决反对并打击封建迷信活动,取缔反动会道门,保护少数民族参与伊斯兰教的合法活动。

一、儒    教


  1448年(明正统十三年)竹山始建文庙,常年进行祭孔活动。
  1922年(民国十一年),“湖北省襄阳道孔教会竹山支会”成立,该会组织动员私塾、义学、公学老师说教。学生入学要举行尊孔仪式,向孔子牌位烧香叩头。节日举行祭孔活动。学东和学生家长也参与祭孔活动,以表尊师重教。民国后期,随着公立学校的发展,此项活动逐渐淡化。

二、道    教


  竹山的道教分两派:全真派和正一派。全真派奉王重阳为祖师,不结婚,为出家道士;正一派奉张道陵为祖师,可结婚,为在家道土。道土除传道外,还伙居做庙会,称伙居道士或称“伙居先”。民间丧事多请道士做斋、打醮,追荐、超度亡魂。清代,县城设道会司主持道教事务。
  清末,竹山尚有灵觉观、太平观、祖师观等道观21座。县城还有山陕馆、江西馆、黄州庙、武昌庙、城隍庙、大法寺等敬神场所。
  1927年,四川神团黄马褂(黄巾道的变称)在竹山官渡一带发展道徒千余人,因攻城未遂,道徒流散。次年,神团“红脑壳”率道众数千入破城而返,途中被国民军击溃。至此,道教神团消踪匿迹。此后,仅有游方道土在少数群众中散布迷信,做法事骗取钱财。
  1941年,县长郑桓武实行“毁掉神像,赶走和尚、道士,没收庙产归公”的新政,信道者锐减。新中国成立后,职业道士被取缔。

三、佛    教


  相传竹山佛教有“八宗一教”之说,即三论宗、净土宗、律宗、法相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密宗、喇嘛教。清代,县城设僧会司管理佛教信徒。
  佛教寺庙较出名的有茅塔寺、石佛寺、禅殿寺、观音寺、白莲寺、清凉寺、大法寺、圣水寺及五佛洞等。各擅山林之胜,傍依幽雅之境,曾一度烟火旺盛,烧香敬佛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随着新思想的传播,信教者逐渐减少,寺庙也逐渐颓废。晚清时期,寺院保持完整无缺的廖廖可数。至民国初年仅有少数僧人护寺,寺庙多毁败。新中国建立后,有些寺庙无人守护而颓废,有的改作学校或社队企业房舍,少数僧尼也先后还俗。

四、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亦称“回教”、“清真教”。该教教徒多系迁徙、逃荒、经商或传教来竹山落户。其中以马姓最早迁入,其祖先马恒于1506年(明正德元年)带领全家老少从山西洪桐县移居竹山。他们插草为标,开垦荒地种菜(现城关有马家菜园),现已传至17代,家族120余人。后相继有张、万、摆、刘、海等22家姓氏来竹山定居,回民不断增多。
  竹山清真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寺址在县城东观音阁附近,内设有大殿(礼拜厅)、宿舍、水房共5间,面积215平方米。1913年扩建,增屋2间,约50平方米。1944年全面修缮,改土墙为砖墙,焕然一新。“文革”期间遭“破四旧”之灾而毁坏。1982年由政府拨款改建,新建大殿3间,礼拜堂二层楼房2间,沐浴室3间,建造面积210平方米。从此,回教又重新进行正常的教务活动。

五、其    他


  天主教  1704年(清康熙四十二年),天主教传人竹山。
  1914年,意大利神甫兰普吉来竹山传教,在城关东门任家巷内设教堂。后在得胜徐家坪亦设教堂,以人教者均可得到救济并受保护相号召动员群众人教。徐家坪教堂神职人员张怀裕借洋人势力欺压乡民引起公愤,遭到群众反抗,教务一度受挫。后兰普吉离竹,由谷城人胡明武神甫接替。此后,几次更换神甫,1942年由信徒卢明吉管理教堂至1948年停止。期间,竹山发展天主教徒近百人,主要分布在城关、潘口塘、擂鼓、得胜、文峰等地。教徒每周日到教堂做礼拜。
  基督教  1921年,由挪威谭牧师来竹山传教,在县城南关的民房设福音堂。1930年挪威牧师雷宴接管教务,传教活动延至解放前夕。人教者寥寥,先后发展教徒仅29名,参与活动者约百余人。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