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三万”活动,农业局负责擂鼓镇的四个村。活动开展有一个月了,队员们情况怎样?联系村有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农民有哪些需求?…我得亲自去看看。
上午9点半,我没有给镇领导打招呼就直奔三河村。三河村这几年通过发展烤烟产业,村里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新楼房也建起了不少。眼下,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很多甚至不知道自家的责任田在哪里,“将来谁来种地?”“如果不种地,将来吃什么?”……成了老农们最为担忧的问题。对此,我向村干部们谈了自己的看法:一要继续抓住机遇,打通交通瓶颈,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二要抓好土地流转,将闲散土地向大户集中,通过机械化耕作减轻劳动强度,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提高经济效益;三要大胆采用水稻旱育抛栽等轻型简化栽培新技术,使留守老人能够轻松种田、种高效田。
离开三河,我直接赶到红岩村蔬菜种植大户李大山家。红岩村是我局新农村建设帮扶村,最近几年在县、乡两级政府大力支持与农业部门的积极帮助下,该村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目前已初具规模。李大山是村里种植大户,去年承包了10个大棚,赚了三四万元,今年又承包了18个棚。红岩的大棚蔬菜规划设计与技术指导由农业局蔬菜办负责,我对相关情况比较熟悉。我告诉他们,红岩设施蔬菜的发展,今后要把重点放到抓效益上。要通过育苗环节优化蔬菜的生产季节、种类与品种,要依靠示范带动菜农种植水平提高,要逐步向专业化生产转变,要充分发挥设施的增温保温作用。农业局将安排对口技术人员进行长期定点技术指导。
午饭过后,我又匆忙赶到腰庄村。关于村里提出的维修拦河坝问题,队员们已向相关部门、擂鼓政府汇报,纳入近期“一事一议”,有望早日得到解决。在去新堰村的路上,看到去年集中连片种植的几百亩地膜洋芋已经出苗,我下地扒开地膜仔细查,土壤墒情还好。
从一天的调研情况看,目前由于种田比较效益偏低,年轻一代农民不愿意种田的问题在农村最为突出。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粮食安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破解这一难题,为民解忧、为政府解困,是我们农业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看来,我们责任重大、重任在肩,还需加倍努力啊! (县农业局 龚文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