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域文史
竹山的黄州点子
发布时间: 2008-07-29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黄州点子”是—种古老的民间吹奏、打击乐形式,至今仍活跃在竹山县城。有人要问,黄州点子怎么会在竹山县城呢? 
  关于“黄州点子”的来源,从前有三说。在竹山的黄州后裔义正辞严地说是“黄州点子”;而竹山土著不服气:在竹山的锣鼓点子怎么是黄州点子?应该是“黄竹点子”;如此说,黄州人后裔也不服气,据理力争。于是有人出面采取折中方式调停,以该点子晃走着敲打为根据,取名为“晃走点子”;近年以官方要申报女娲文化为非物资文化遗产找根据,新增一说,叫做“皇祖点子”。 
  第一说是以该锣鼓点子来竹山的第四代正宗传人——祖籍黄州英山县的查先明老人为主要代表,他的理由是,早在明代大迁徙之际,大批黄州人流落到竹山,逢年过节,思念故土,却难归乡井。于是便三五相聚,邀拢围坐,凑和牙板、边鼓、铙钹、土锣、钩锣、马锣和笙箫,敲击、吹奏出他们最熟悉的浓郁乡音,寄托着深深的怀念。该点子本来在故土就叫作“黄州点子”。竹山人能把该点子从头到尾敲奏完整,是得益于他的曾祖父查祖德落户竹山后亲手教练。 
  第二说“黄竹点子”的根据是,《竹山县志》(古版本)记载早在西魏时期因县北部深山多黄竹,而把县名叫做竹山;何况是在本地面敲打的点子,当然应该叫做“黄竹点子”。这两说各不服气。尤其是黄州后裔简直有点义愤填膺。于是便有了第三说。 
  第三说是因为该吹奏笙箫的锣鼓点子,参与了年节的玩龙灯、玩彩船的氛围的烘托,尾随龙、船之后轻打轻击,缓移脚步,随着几支横笛笙管的合奏,悠悠晃晃,晃晃走走,十分惬意、韵味十足。于是来了个公允的折衷,把“黄州点子”与“黄竹点子”合二为一,称为“晃走点子”一音谐而字易,妙极。似乎平息了该点子名称的纷争。其实不然,承认和赞同该点子确实是来源于黄州的人还是占绝对多数。 
  第四说”皇祖点子“的理由是,三皇五帝之中的三皇之一的人皇——女娲,是在竹山抟土创造人类和炼石补天的,而且笙萧也是女娲发明的 ,所以应该叫作“皇祖点子”。 
  在下不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在《湖北文化》发表了文章,认为黄州点子正经源流是在黄州无疑。我认为二说三说太牵强;来自竹山官方的第四说更是附会,为地方带来经济效益的功利主义明显。2007年,竹山县文化馆向省里申报“黄州点子”非物资文化遗产成功。但其名称也并不是黄州点子了,而是叫做“黄州排子锣”。但竹山民间与群众文化部门仍然习惯叫做“黄州点子”。那么,黄州点子也好,黄州排子锣也好,湖北省音乐集成者、武汉音乐学院教授张为民说,该点子在发源地黄州已经失传,却在竹山继承和发祥,值得庆贺;2006年,《楚天都市报》有宋姓记者发表的《黄州点子躲进竹山》的报道。这情况,和湖北黄梅戏在安徽成大器一样。 
  “黄州点子”(排子锣)不像—般锣鼓点子随便敲击,而是极为讲究:平素不敲不打,必俟重大节日或重大事件才露它一手;既讲究韵味醇正,也讲究“衬景”的华丽;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必有“鲢、鲶、鲭、鲫”(谐连年清吉)四鱼灯相伴,还有春牡、夏莲、秋菊、冬梅四大花篮为伍,显得那般雅致,那么斯文。 
  “黄州点子”不像一般民间锣鼓敲打得那么热烈与火爆,倒很有点象戏曲锣鼓中的“四不合”曲牌的敲击法,鼓板锣镲互相不牵涉,各响各的,但听起来却是一个整体。分散敲击,呈现散金碎玉之音,合拢则气势浑厚、深沉。 
  “黄州点子”不是谁都可以来两下子的,生手入伍,顿时束手无策。因它—要受牙板边鼓的限制,二要受笛、笙、箫旋律的约束。敲打得兴起时——比如,马锣可以抛向空中好几丈高——不仅是一种民间管乐、铜器的合奏,更是—种娴熟技艺在众目睽睽之下的精彩表演。 (竹山论坛 三宽居士)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