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很久以前的事,其具体年月已无从查考。
六月间的天气就是这样的怪,刚才还是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人透不过气,一忽儿功夫就变得阴森森的,叫人害怕。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乌云,象脱缰的野马互相追逐。一场暴雨即将来临了。此时,山路上急行着一个汉子,他是从陕西到四川做生意的,姓贾,名承祯。肩上背着竹囊,手里撑把阳伞。他望望阴云密布的天空,又频频左顾右盼,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又无一户人家,心中很是着包。眼看暴雨就要降临了。他跑了一阵,忽然发现路边有一个斜放着的石碓窝;不顶大,勉强能装下身子;也不小,连头带脚都能藏住。他急中生智,跳将进去,蹲下,紧握住伞柄,那伞衣恰恰把碓窝口遍了个严严实实。这真是:一谢石匠打得巧二谢伞工做得妙,想必二人斟酌过,如此不大也不小。一会儿,大雨滂沱,有如倾盆。小溪中,山洪滚滚,大河里,浊浪咆哮。如此不到半个时辰,暴雨停,云雾散,红日出。这贾生收拢阳伞,拍打了身上的尘土,依旧赶路,放下不提。
却说去何家庄看戏的一群人熙熙攘攘而来,经过这个地方,不知谁首先发现了这个石碓窝,窝里无一滴水,干燥如故,高声叫道:“稀奇!稀奇!倾盆大雨淋不湿,碓窝显灵了。”众人一下子围拢来,你看我点头,坚信不疑,我望你晃脑,自觉奇怪。就这样七嘴八舌添盐加醋的议论着,也就认定推窝真的显灵了。于是,人们丢下了看戏的念头,七手八脚地将显灵的碓窝抬回村去。
这村里有个嫖赌逍遥好吃懒做的浪荡公子,名叫胡世道。看见这雄碓窝后,不做声,不吭气,转身就走。他心中打着主意,要借此干一番大事业。走东家,串西家,找了张三找李四,鼓动人们集资,他要领头盖一座碓窝庙。真是万般如意,姓胡的—番大事业竟然顺利告成了。
就这样,碓窝显灵的事插上翅膀,飞遍山乡。“病人听不得鬼叫唤!”方圆数百里内长疱害病的,遇凶遭难的,少于绝后的,纷纷接踵而至,前来此庙祈祷,望碓窝灵验。一保佑平安,化凶为吉,免灾避难。当然,这与胡世道的怂恿视听的游说是分不开的。他凭空编造了大量的新奇的“千真万确”的谎言来迷惑人们。什么“其庙不大,能容千人;切莫说‘挤’字。一说‘挤’,便挤得不能存身,非跪下叩拜不可”;什么“若对碓窝神存有一点假意,你的病就休想好了”;什么“某某某某,啥病啥病,诚心一拜,顿时痊愈”云云。由此信谣者多,俱来店中。
过了三年,又一个狂风呼啸暴雨淋淋的六月天,路上一客人,背着行李,打着阳伞,来到庙中。这人毫无求神之心,只有避雨之意。至庙中,是黑压压一片人群,人人虔诚谟拜,个个忠心默祷。烧香叩头者不计其数。细观之,见一碓窝耸于香案,红绫满挂,乃三年前避雨之物也。他连忙把众人喊起来,讲了三年前避雨之事,众人听罢,无不哗然。内中有一个人走上前,拉住贾承祯的手高叫道。“老表,谢谢你为我带来三年无量之福。”人们骂道:“胡世道,你这个骗子。”七手八脚地将碓窝抬到庙外。不一会,礁窝内便积了满满一窝水。
从此,碓窝庙萧条冷落,无人问津。
夏书田收集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