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庸国神秘面纱有望撩开
来源:秦楚网(十堰晚报)
发现的汉代砖室墓排水沟出口。
陶片清晰可辨。
新石器时代的石斧。
近日,市博物馆考古专家在我县潘口乡境内发现了4个文物遗址。专家称,这对于了解堵河流域古代文化面貌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尤其是周代的文化信息,对探索古庸国遗存提供了线索。据悉,遗址的发掘工作将于明年全面启动。
潘口水电站将于明年10月实施堵河截流,2010年大坝正式下闸蓄水。为配合水电站建设,10月下旬,市博物馆的考古专家在潘口乡境内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文物调查,共发现轻土坝、李家坪、柿湾、双坝4个遗址。
发现的遗址均在堵河岸边。考古专家在这些遗址上,不仅拾到了旧石器时代的石核、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周代的鬲足器具,还发现了汉代砖室墓的排水沟。
据史料记载,古庸国故址位于今竹山县西南部的堵河南北两大支流的交汇口。早在春秋之前,庸国便横跨汉江中西部地区,雄居秦、楚之间,巴、蜀之际。《尚书》记载,公元前1046年,“武王兴兵讨纣,庸率卢、彭等八国以兵相从”,为西周王朝的兴建立下了赫赫战功,从而得到封地,成为“北抵汉水,西跨巫江,南接长江,东越武当,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的汉南大国。公元前611年,西部八国之首的庸国联合麇国、蜀国伐楚失败之后,反被楚国联盟秦、巴所灭。楚、秦、巴三国瓜分了庸国的土地,废其国名。
然而,3000年前如此强大的国邦,在孔子所编的《尚书·牧誓》里,只有“武王伐纣,庸首会焉”的记载;司马迁所撰《史记·楚世家》里也只以“是岁灭庸”四字轻描淡写带过。除此之外,再也难在史籍中找到有关庸国只言片语的记述。庸国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专家称,汉水文明的发端起源于汉水上游,古庸国作为汉水上游古方国的代表,系统地考证其历史渊源以及它们与楚国及百濮部落的关系,是汉水文化研究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海月 向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