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十堰接连出现了35℃以上的高温天气,让人感到酷热难耐。来自市120及各大医院急诊科的统计显示,高温天气导致的中暑人数逐渐增多。炎热的夏日,如何避免中暑的发生?就此,记者咨询了有关专家。
高温天气易中暑
太和医院急诊科主任肖敏介绍,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也是高温中暑的常见诱因。
中暑的患者有轻重不同的临床表现,通常多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等情况,若以上症状继续加重,体温升高到38℃以上,则会出现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加快,血压下降,情况严重时会导致昏迷。
肖敏说,夏季中暑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和普通人相比,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现中暑,比如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的老年人;身体虚弱的孕产妇;身体发育不够完善的婴幼儿等。另外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患者也是中暑的易发人群。
及时施救很重要
“中暑属于意外事件,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中暑先兆或者发生轻度中暑时,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急救十分重要。”太和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士李小燕介绍,中暑急救方法是:首先应将病人迅速移到通风较好的阴凉地方,解开衣扣,让病人平卧,用冷湿毛巾敷其头部,用扇子扇风并给予清凉饮料。轻症病人可服人丹、十滴水,也可按压曲池、百合、人中等穴位。对较重的病人要进行降温,先用10~15℃的水擦身,然后逐步降低水的温度,可在大血管处放些冰块。为使中暑者体内余热更快地散失,在用冷水降温的同时,可用扇子或用电风扇帮病人扇风,以增加空气对流,并适当补充水分和无机盐类。如病人能饮水,可喂喝凉盐开水或清凉饮料;不能饮水者,静脉输入生理盐水。必要时要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或者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
备好药品好应急
中暑是夏季常发生的一种疾病,需要从多方面加以注意,科学预防。以下是专家为大家介绍的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
药物防中暑:常备药品好应急
李小燕建议市民,夏天家中或者身边不妨备些防暑药,以防应急之用。
藿香正气液:主要有祛暑解毒、化湿和中之效。临床凡有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表现为感冒、呕吐、泄泻的患者,均可使用。
十滴水:主要用于中暑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肠不适等。长途旅行、高温环境下工作者,可用此药预防中暑。
人丹:主要用于因高温引起的中暑头痛、急性胃肠炎(呕吐、腹痛、腹泻)、夏季感冒与水土不服等。
暑症片:具有祛暑解毒、化痰开窍、调和胃肠之功效,多用于中暑昏迷者的急救,苏醒后即可停药。孕妇忌用。
另外,夏桑菊颗粒、下火王颗粒、抗病毒颗粒以及用菊花、金银花等冲泡的代茶饮,对防治夏日感冒、中暑等,均有良好作用。
外出做好防晒
李小燕指出,高温天气下,出行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对于预防中暑十分重要。天气炎热时,尽量避免在10时至16时在烈日下过量活动,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比平时大。如果必须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要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太阳镜,最好能涂抹防晒霜。穿浅色的衣服,面料最好是棉、麻、丝类的织物,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不要打赤膊,还容易吸收更多的辐射热。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充足睡眠不可少
李小燕说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因此要规律作息,中午最好能午睡1小时左右。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或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支持专家:
太和医院急诊科主任 肖敏 太和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士 李小燕 十堰市营养学会理事长 张惠琴
专家教您不同人群巧避暑:
“老病号”要定时服药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营养不良、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病号”是中暑的高危人群,由于长期患病,他们的体质本来就较弱,酷热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因此这些“老病号”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在体内不断积蓄,最终引起中暑。
建议:高温时段不要出门;使用电风扇、空调等降温设施;针对自己的慢性病情,根据医生的嘱咐定时服药;一旦感到身体不适或者有发病的迹象,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老年人饮食要清淡
老年人体质弱,汗腺开始萎缩,体内各系统的功能开始衰退,散热不畅,是中暑的高发人群。
建议:老人应减少活动,更要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或烈日下活动和行走;感到热时一定要借助自然风、地上洒水或电风扇、空调来降温,不要固守陈旧观念不愿使用空调;主动喝水,即使没有出现口渴也应定时喝水,每天的饮水量应该在2000毫升左右;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的饮食为主,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主食以稀饭为宜;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一个半小时左右为宜;不可迎风而卧或久吹电风扇。
司机要防情绪中暑
高温季节容易造成“情绪中暑”,人们会出现心情烦躁,因此出租车司机在夏天更要注意健康保健。
建议:不要一直在车里驾驶,在间隙要出来活动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如出租车内长期开着空调,司机要特别注意保护好肩、膝盖、腹部、腰部等容易受凉的部位。
坐班族要进行耐热锻炼
在办公室工作的坐班族可以长期享受到空调带来的凉爽,但这一人群存在着很大的中暑隐患,一旦出现停电或者在室外呆的时间过长,就会出现中暑。
建议:进行耐热锻炼,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到室外活动,主动适应自然气温;在办公室里要多喝水,补充水分;避免空调或风扇的风向自己直接吹。
高温天气易中暑
太和医院急诊科主任肖敏介绍,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也是高温中暑的常见诱因。
中暑的患者有轻重不同的临床表现,通常多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等情况,若以上症状继续加重,体温升高到38℃以上,则会出现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加快,血压下降,情况严重时会导致昏迷。
肖敏说,夏季中暑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和普通人相比,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现中暑,比如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的老年人;身体虚弱的孕产妇;身体发育不够完善的婴幼儿等。另外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患者也是中暑的易发人群。
及时施救很重要
“中暑属于意外事件,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中暑先兆或者发生轻度中暑时,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急救十分重要。”太和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士李小燕介绍,中暑急救方法是:首先应将病人迅速移到通风较好的阴凉地方,解开衣扣,让病人平卧,用冷湿毛巾敷其头部,用扇子扇风并给予清凉饮料。轻症病人可服人丹、十滴水,也可按压曲池、百合、人中等穴位。对较重的病人要进行降温,先用10~15℃的水擦身,然后逐步降低水的温度,可在大血管处放些冰块。为使中暑者体内余热更快地散失,在用冷水降温的同时,可用扇子或用电风扇帮病人扇风,以增加空气对流,并适当补充水分和无机盐类。如病人能饮水,可喂喝凉盐开水或清凉饮料;不能饮水者,静脉输入生理盐水。必要时要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或者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
备好药品好应急
中暑是夏季常发生的一种疾病,需要从多方面加以注意,科学预防。以下是专家为大家介绍的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
药物防中暑:常备药品好应急
李小燕建议市民,夏天家中或者身边不妨备些防暑药,以防应急之用。
藿香正气液:主要有祛暑解毒、化湿和中之效。临床凡有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表现为感冒、呕吐、泄泻的患者,均可使用。
十滴水:主要用于中暑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肠不适等。长途旅行、高温环境下工作者,可用此药预防中暑。
人丹:主要用于因高温引起的中暑头痛、急性胃肠炎(呕吐、腹痛、腹泻)、夏季感冒与水土不服等。
暑症片:具有祛暑解毒、化痰开窍、调和胃肠之功效,多用于中暑昏迷者的急救,苏醒后即可停药。孕妇忌用。
另外,夏桑菊颗粒、下火王颗粒、抗病毒颗粒以及用菊花、金银花等冲泡的代茶饮,对防治夏日感冒、中暑等,均有良好作用。
外出做好防晒
李小燕指出,高温天气下,出行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对于预防中暑十分重要。天气炎热时,尽量避免在10时至16时在烈日下过量活动,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比平时大。如果必须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要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太阳镜,最好能涂抹防晒霜。穿浅色的衣服,面料最好是棉、麻、丝类的织物,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不要打赤膊,还容易吸收更多的辐射热。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充足睡眠不可少
李小燕说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因此要规律作息,中午最好能午睡1小时左右。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或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支持专家:
太和医院急诊科主任 肖敏 太和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士 李小燕 十堰市营养学会理事长 张惠琴
专家教您不同人群巧避暑:
“老病号”要定时服药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营养不良、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病号”是中暑的高危人群,由于长期患病,他们的体质本来就较弱,酷热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因此这些“老病号”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在体内不断积蓄,最终引起中暑。
建议:高温时段不要出门;使用电风扇、空调等降温设施;针对自己的慢性病情,根据医生的嘱咐定时服药;一旦感到身体不适或者有发病的迹象,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老年人饮食要清淡
老年人体质弱,汗腺开始萎缩,体内各系统的功能开始衰退,散热不畅,是中暑的高发人群。
建议:老人应减少活动,更要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或烈日下活动和行走;感到热时一定要借助自然风、地上洒水或电风扇、空调来降温,不要固守陈旧观念不愿使用空调;主动喝水,即使没有出现口渴也应定时喝水,每天的饮水量应该在2000毫升左右;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的饮食为主,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主食以稀饭为宜;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一个半小时左右为宜;不可迎风而卧或久吹电风扇。
司机要防情绪中暑
高温季节容易造成“情绪中暑”,人们会出现心情烦躁,因此出租车司机在夏天更要注意健康保健。
建议:不要一直在车里驾驶,在间隙要出来活动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如出租车内长期开着空调,司机要特别注意保护好肩、膝盖、腹部、腰部等容易受凉的部位。
坐班族要进行耐热锻炼
在办公室工作的坐班族可以长期享受到空调带来的凉爽,但这一人群存在着很大的中暑隐患,一旦出现停电或者在室外呆的时间过长,就会出现中暑。
建议:进行耐热锻炼,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到室外活动,主动适应自然气温;在办公室里要多喝水,补充水分;避免空调或风扇的风向自己直接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