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资讯
人口普查知识问答(一)
发布时间: 2010-09-20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编者按:本报(网)为配合全县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从今天起分期推出人口普查知识问答,旨在社会各界了解、配合、支持、参与人口普查,努力为做好全县第六次人口普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知识问答资料均由县人口普查办公室提供) 

一、什么是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间,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人口普查工作包括对人口普查资料的搜集、数据汇总、资料评价、分析研究、编辑出版等全部过程。
  人口普查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通过人口普查,可以查清全国人口的数量、结构和分布等基本情况,还可以查清人口的社会特征、家庭特征、教育特征、经济特征、住房状况以及普查标准时间前一年人口的出生死亡状况等。目前,世界各国的人口普查在时间、内容、方法上逐渐趋向一致,使人口普查资料更具有可比性。
  人口普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普遍性。人口普查是按地域性原则进行登记,某个地域范围内的全部人口都要参加普查登记。
  2.个别性。人口普查登记以人为单位,要按照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逐人逐项地填写普查表。
  3.标准性。人口普查必须以一个特定时间为标准,全国同时进行调查。不论普查员实际入户登记时间在哪一天,登记的都是标准时间的人口状况。
  4.集中性。人口普查工作必须在中央的集中领导下,按照中央一级普查机构的部署去组织实施。
  5.统一性。人口普查工作要全国严格统一,包括统一的普查方案、统一的普查表、统一的填写方法、统一的分类标准、统一的工作步骤和进度等
  6.定期性。人口普查总体上是一种静态调查,不能反映人口的变动情况,因此应该定期进行,世界大部分国家规定每隔五年或十年举行一次人口普查。
 

二、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普查?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多是最基本的国情,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做好民生工作,都需要有详实准确的人口数据,而人口普查就是取得人口数据的重要途径。定期开展人口普查的目的就是查清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变化,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近些年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大变革大调整步伐加快,全球人口状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各国为了应对挑战,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都对人口进行普查。2005年以来,世界上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人口普查,另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开展人口普查。我国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结构不断调整,人口状况也有很大的改变。这期间,虽然每年开展1‰人口抽样调查,2005年还进行了1%人口抽样调查,掌握了一些基本信息,但总的来说,对人口状况掌握的还不是很全面,需要通过人口普查进一步把人口情况摸清楚。
  在新的形势下开展人口普查对于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地区、各部门编制“十二五”规划需要掌握人口这一重要的国情国力信息。制定人口政策、劳动就业政策、教育政策、社会福利政策和民族政策等需要详实可靠的人口数据。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通过人口普查进一步摸清进城务工农民和流动人口的规模、构成和流向等情况。真实的人口统计数据还是做好民生工作的重要基础,无论是扩大居民消费、增加就业,还是提供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以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都需要对详实人口数据进行分析。

三、人口普查几年进行一次,我国共进行过几次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成功进行过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和2000年。
  1953年,为了配合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同时,也是为了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我国政府决定以7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进行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内容包括本户地址、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与户主关系等6项。
  1964年,我国经济经过调整后出现了全面好转的形势,为了第三个五年计划和长远规划的制定,我国政府决定进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准时间为7月1日零时,普查内容共9项,除保留上次普查的6项外,又增加了本人成分、文化程度、职业3个项目。
  1982年,在结束了十年内乱,经济健康发展的情况下,为了给国家制定政策和计划提供准确、详细的人口数据,我国政府决定以7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进行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内容增加到19项,并第一次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1990年,为了检验“七五”计划执行情况,制定“八五”计划,并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我国政府决定以7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进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为了应对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的增多,普查内容在上次普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五年前常住地状况和迁来本地原因两项,达到21项。
  2000年,为了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更好地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胜利迈进,我国政府决定以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进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次普查有许多新特点:一是增加了普查内容,共计49项,分为按户填报的项目和按人填报的项目,比上一次普查增加了28项;二是第一次采取长短表的技术;三是改变了常住人口的标准;四是改变了普查时间;五是增加了“暂住人口表”;六是首次采用光电录入技术;七是建立了人口地理信息系统。
  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历程表明中国的人口普查经历了一个逐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通过不断自我探索和学习国际上的成功经验,我国人口普查工作逐步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什么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规定:“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所谓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就是规定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在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及其各种特征都是反映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根据上述规定,不管普查员在哪天进行入户登记,普查对象所申报的都应该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情况。通过这个标准时间,所有普查员普查登记完成后,经过汇总就可以得到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的总数和各种人口状况的数据。

五、普查对象应当在什么地方进行人口普查登记?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规定:“人口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普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户口登记地要登记相应信息。”

    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普查标准时点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普查对象。

    (1)现住地和户口登记地相同的人员,只在现住地进行登记。

    (2)现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同的人员,除在现住地登记外,还需在户口登记地登记相应信息。

    (3)户口待定的人员在现住地进行登记。

    (4)居无定所的人员在普查标准时点的居住地进行登记。

    (5)境外人员在现住地进行登记。

  2.普查标准时点在国外工作或学习的普查对象,由其出国前居住的家庭户和集体户申报登记。
 
六、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采用什么方法?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规定:“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采用普查员入户查点询问、当场填报的方式进行。”
  人口普查登记就是普查员在对每一户进行深入摸底的基础上,通过入户询问,将本普查小区中的每一个普查对象的情况如实地登记到普查表上。入户查点询问、当场填报的方式是前几次人口普查的经验。这样做有很多好处。一是方便群众进行普查登记。入户登记一般采取预约登记的方式,可以减少群众等候的时间。二是便于群众申报,可以保护申报人的隐私,减轻申报人的顾虑。三是可以提高普查登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入户进行询问调查,可以判断申报人申报的情况与实际是否有出入,便于发现是否有瞒报和漏报人口的情况。

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普查表有几种表式?

   人口普查表分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长表》。普查表长表抽取百分之十的户填报,普查表短表由其余的户填报。港澳台和外籍人员在其居住地进行登记时,要填报供港澳台和外籍人员使用的普查表短表。另外,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期间有死亡人口的户,要填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死亡人口调查表》。

八、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规定:“人口普查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登记状况、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不同的普查表式填报的内容有所不同,其中普查表短表共有18个项目,按户填报的有6项,按人填报的有12项。项目内容反映了人口基本状况、受教育程度和户的基本情况等。供港澳台和外籍人员使用的普查表短表共有11个项目,包括人口基本情况、来大陆或来华目的、居住时间、受教育程度和行职业等。
  普查表长表共有45个项目,按户填报的有17项,按人填报的有28项。除了短表的项目内容外,还反映了人口的迁移流动、身体健康状况、就业状况、妇女生育状况和住房情况等。
  死亡人口调查表共有8个项目,反映了普查标准时间前一年内死亡人口的基本情况、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等。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