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服用不当,就会催生耐药性
滥用抗生素将致无药可用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谭祥军 通讯员 黄卉 报道:昨日是第60个世界卫生日,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在香港街发放宣传册,向市民介绍抗生素的使用方法。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抗菌素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这话绝非危言耸听……尽管见效快,但在专家眼里,抗生素与其它普通药不同,在服用的时候有严格科学的方法,如果服用不当,就会催生抗生素耐药性,使抗生素在体内再也无法发挥对抗细菌的效力。
十堰市某医院内科主任称:“一般的感冒、喉咙痛,只要靠多休息与多喝水可以对抗,就不要服用任何抗生素,即使你只吃一两颗,日后可能会增加产生抗药性的危险。”他建议,要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患者千万不要自行到药房买药或配药,而是应该来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作为医生,应合理使用抗生素,有诊断依据地科学用药。对抗生素的使用要坚持“四不”原则:不随意买药、不自行选药、不任意服药、不随便停药。
市内某儿童医院医生告诉记者,他曾经接诊一个早产的小孩,体质非常弱。生病打针成了家常便饭,原因都是感冒咳嗽。由于缺乏专业的医药知识,在乡镇卫生室治疗时,医生开的都是抗生素。后来再感冒了,却怎么也治不好。抱到他们医院后,检查出来是抗生素耐药性,且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小孩的视力严重下降。同时,小孩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且使用的级别越来越高,几百元一针的抗生素都不起作用了。他介绍:“一种抗生素从基础研发到临床应用,一般需要20—30年,但如果滥用导致耐药性出现只需要2年的时间。滥用抗生素最终会导致我们无药可用。”
□链接
使用抗生素的六大误区
抗生素等于消炎药
多数人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它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
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而大多数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很多人感冒后习惯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再买一点抗生素,实际上不仅浪费,也是滥用。
频繁更换抗生素
许多人使用抗生素喜欢频繁更换。其实,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而且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
抗生素用量越少越好
有的病人视抗生素为“毒药”,医生明明给他开了7天的量,可症状一消失就自己停药了。专家指出,抗生素用量太少的话难以达到一定的浓度,体内的细菌没有被彻底杀死,这样一来不仅容易复发,而且也更容易造成耐药。
用药种类越多越好
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联合用药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容易产生毒副作用或者细菌的耐药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