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丰镇境内女娲山下的清泉村,农村妇女唐荷荣在面对种种家庭灾难时,始终用她那慈母般的胸怀,25年如一日,照顾着又聋又哑、双目失明的大伯子,用爱心和坚强为一个多难的家庭撑起了一方晴空。
1983年冬,年轻而善良的唐荷荣从白沙河村嫁到现在的清泉村周传岁家,当时周传岁家是个什么情景呢?家里仅有两间衰败的土房和几件破旧的农具,年已70岁的婆婆常年卧病在床,30多岁的大伯子周传根又聋又哑且双目失明。婆婆也是一个苦命的女人,听乡邻介绍,丈夫8岁不到时,其父便因病去世,从此以后,婆婆便独自一人抚养着两个孩子。
唐荷荣嫁到丈夫家不到一年,婆婆便因病去世了。临终时,婆婆多次泪水涟涟,紧紧拉着唐荷荣的手说:“孩子啊,周传根是个残疾人,这一辈子就交给你们了……”唐荷荣宽慰着婆婆说:“妈,你放心,以后有我吃的,也就有哥哥吃的。”
为着这句诺言,此后漫漫25年里,唐荷荣在丈夫去世、孩子多病、家境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也从没放弃过。
大伯子周传根虽然又聋又哑,双目失明,但他每天早晨起床之后,要喝一杯浓茶,每天必须抽一包烟。周传岁因不满哑巴哥哥的这些嗜好,曾经拒绝为其买烟。又聋又哑、双目失明的周传根不管这些,一旦没烟了,他就哇哇大叫,吵个不休,双手摸索着在家里遇到什么砸什么,搅得全家难以安宁。气愤之下,周传岁险些要冲动起来,唐荷荣劝慰说:“他是一个残疾人,够可怜的,你何必与他生气,以后我们多节俭些,给他多买些烟不就行了?!”
1994年,为了改变家里的困境,丈夫周传岁到河北武安一家铁矿打工。做梦都没料到,丈夫在铁矿打工还不到半年就遭遇矿难。噩耗传来,唐荷荣身心俱焚,此时,儿子周吉波才11岁,女儿周芳不满4岁。黑心的矿主给丈夫的赔偿金不足7000元,办完丈夫的丧事之后,还欠下1000多元的债务。面对年幼的孩子和残疾大伯子,唐荷荣几乎陷入绝望。而这一年真是祸不单行,丈夫去世之后,女儿整整病了一年,家里两间破土房又被山洪冲垮了一间。为了给女儿治病,唐荷荣每天从家赶到县城,给女儿打完针之后,又要从县城赶回家里,往返100多公里。乡邻们说:“你真是太累了!”唐荷荣苦涩地说:“不这样不行啊,我不回来,他伯咋吃饭呢。”往往拖着疲惫的身子强忍着做完饭,唐荷荣倒在床上像瘫了一样。
家庭一贫如洗、多灾多难,但残疾的大伯周传根像个孩子一样,没烟抽了仍然找弟媳吵闹。唐荷荣实在借不到买烟的钱,就拉着他的手比划着没有钱了。有一次,周传根竟然摸起一把砍刀比划,失手落下的刀子正好砍在唐荷荣的腿上,唐荷荣捂着鲜血直流的腿,眼泪直往下掉。
后来,在娘家兄弟的资助下,女儿的病总算治好了。娘家的嫂子几次做工作劝她改嫁。唐荷荣说:“我走了,他伯父一个残疾人咋办?他现在可是一个亲人都没有了。”娘家嫂子对她说:“你才刚过30岁,难道一辈子就要伺候这个残疾大伯子吗?”唐荷荣地说:“当年我许下过重誓,人要言而有信,得兑现诺言啊。”
在母亲的影响下,她的两个孩子非常懂事,儿子和女儿一回到家中就帮母亲做农活。儿子周吉波说:“我妈爱心似海,她这一辈子苦了自己,却在儿女心中树起了人生的丰碑。”(二马 熊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