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两岸
官渡清代女尸出自富贵人家 丝绸为证
发布时间: 2009-01-10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开棺时面色泛红 身着上乘丝绸衣物 三寸“金莲”显眼 身份年龄仍然是谜
竹山官渡清代女尸出自富贵人家

 


   上月31日开始,一条爆炸性的消息在竹山县官渡镇新集镇场传开: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清代女尸。女尸面色泛红,相貌端庄。
      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刘志军,实地考察后断定,女尸生前是清代大户人家。
      文、图/记者 谭祥军 海月 张建波  通讯员 张静峰 章磊

      官渡发现容颜完好女尸

      2008年12月30日下午5时许,竹山县官渡镇新集镇场平施工工地一片忙碌,开挖掘机的刘师傅像往常一样挖掘泥土,突然他感觉挖掘机一震,仔细一看,原来是块木头,他纳闷泥土里怎么会有如此坚硬的木头。于是他继续挖了几铲,竟然发现了两副大棺材。
      刘师傅赶紧走出驾驶室,叫来工友一起观看,他们都声称没见过这种棺材,因为这两副棺材比普通的棺材大许多,而且棺材上刻有精美的图案。
      31日早上9时许,集镇附近闻讯而来的村民,将棺材围得水泄不通。几位大胆的村民提议将棺材打开,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很快几位工人便拿来锄头和铁锹,将其中一副棺材给打开了,发现里面有一堆尸骨,一个木质镀金官顶,还有一条约一米长的辫子。另一副棺材密封得很好,没有裂缝可以为工具提供支撑点。几位工人折腾了半天,也没把棺材打开,这更加增加了村民的好奇心。
      最后一位村民提议用挖掘机将棺材抠开,“喀嚓,喀嚓”几声脆响过后,棺材盖终于被打开了,围在棺材附近的村民都惊呆了:一具穿戴清代服装的女尸,静静地漂在棺材里,女尸肤色同常人相似,面色微微泛红,长相端庄,穿着华丽。

      女尸三寸“金莲”十分显眼

      棺材打开时,官渡镇官渡街居委会老爷村3组村民王安明也在现场。他称,棺材是从棺材盖和棺材身接口处被打开的,打开时,一股难闻的味道扑面而来。村民捂着嘴巴朝棺材内一看,都被惊呆了。里面满满一棺材药水,刚好齐棺盖和棺身接口处,那具女尸就漂在药水里。棺材在挖掘机的巨大作用力下,已经裂开,药水不一会就流完了,女尸静静地躺在棺材底部。
      王安明凑近一看,女尸除眼珠看不清楚外,面部特征与常人无异。脸色微微泛红,眉毛依然看得清楚,耳朵和鼻子也是正常皮肤颜色,舌头从口中伸出。头发被盘在脑后,有碗口大,被一根金黄色的簪子扎住。女尸身着黄色外套,衣服上有精美的花纹。手上的指甲约有两厘米长。脚着绣花小鞋,长度大约三寸,可谓真正的三寸“金莲”,脚上裹脚布也清晰可辨。
      大约中午12时许,官渡街居委会副主任曾蛟闻讯赶到了现场,他发现棺材已被工人用挖掘机分成了几块。少数村民在女尸附近拨弄,他立即制止了村民的行为,并将情况反馈给镇上有关部门。后曾蛟和一位村民拿来一个小箱子,欲将尸体抬到小箱子里,发现箱子太小,女尸放不下去,他们将女尸的腿抬起,发现还能自由弯曲,就将女尸小腿弯曲,然后放了进去,但女尸弯曲的双腿仍然露在外面,于是曾蛟决定重新找一个匣子装女尸。
      下午2时许,曾蛟、王安明以及几位村民一起,再次来到事发地,将女尸和男性尸骨放进匣子,然后抬到距离挖掘地一公里处的荒坡上掩埋。

 

   女尸出自大户人家

      6日中午1时许,记者接到报料后,与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刘志军,驱车前往竹山县官渡。
      7日上午8时许,官渡镇大雾弥漫,地上白雪皑皑,记者一行5人与官渡镇镇政府宣传干事高运华一起来到女尸挖掘地。在挖掘现场,留下一堆棺木和一些稻谷,其中一些已经腐烂变质,呈黑褐色。还有一部分棺木呈淡黄色,从棺木的裂口处可以发现,木材质地结实。这些淡黄色的棺木中,有几块棺木雕刻有精美花纹。刘志军介绍,这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张果老倒骑毛驴和蝙蝠。
      随后,记者与刘志军一起,走访了官渡街居委会副主任曾蛟和几位当时在挖掘现场的村民。采访中他们告诉刘志军,官渡镇中心卫生院一名医生捡到了一块衣服布料。记者找到了这名医生,发现“衣服”已经破乱不堪,但上面的绣花花纹还清晰可见,触摸时手感特别柔滑,衣服的质地很牢固,即使一个人使劲撕,也撕不破。刘志军称,这是丝绸织品。刘志军经过缜密的观察和研究后断定,挖掘出的女尸确为清代女尸,但确切的年代还有待进一步确定。
      刘志军称,女尸的指甲保存完好,按照古代习俗,生前是大户人家,如果是普通百姓经常劳作的话,不可能留有很长的指甲。女尸身着丝绸织品,也不是普通人家所穿戴的衣服。棺材木料虽不能确定是何种木材,但可以确定是一种名贵木材,也可以应证这一观点。女尸用药水防腐,也不是普通人家所能承受的。同时棺材里出土有木扇和官顶,这证明男死者是知识分子。

      身份年龄等有待揭晓

      刘志军称,棺材上雕刻有张果老倒骑毛驴、蝙蝠图案,棺材内有稻谷等,这说明女尸所在年代与道教、儒教、佛教有很大关系,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反应。蝙蝠谐音“福”,这说明与当地的文化有深厚的联系。
      清朝距今至少有100多年的历史,对于女尸保存如此完好的原因,刘志军称有三个因素。首先女尸生前是大户人家,经济基础比较雄厚,有实力购买名贵木材做棺材和防腐药水;其次与当地红色土壤有一定的联系,可能土壤中存在某种化学成分,便于尸体保存;最后女尸被某种药水保护,故一直保存到现在。
      刘志军称,女尸的发现,对于研究当时民风民俗、宗教文化、防腐技术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线索。对于此次发现,他将把情况上报文物部门,及时做进一步处理。
      同时刘志军表示,该女尸的发现,仍然带给我们许多谜团。女尸的确切年代、年龄、身份、身世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该女尸到底是如何防腐的,这不仅是这起发现的最大疑问,也是考古界多年来一直未破之谜。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