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讯(记者 左姗姗)昨天的雨下得酣畅淋漓,除去天气的原因外,还有人工增雨的功劳。今天预计还有两个架次的人工增雨作业要进行,范围覆盖全省。那到底人工增雨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是怎样进行的,怎样才算是见效呢?昨日,记者采访了气象部门的专业人士。
有“含水”的云才能人工增雨
湖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叶建元说,为了进行人工增雨的作业,必须24小时有预报员监测天气情况,用雷达扫描观察天气环境,勘测出作业的地方,通知地方气象局做好人工增雨的作业。或者由省气象局进行飞机增雨,制作增雨路线图。
气象专家赵昭炘介绍,此次增雨为全省范围的增雨,除了十堰地区降水充足、恩施不太干旱外,其他地方都有作业。而飞机增雨机舱内至少需要5位工作人员。一般飞机在2000米到4000米左右的高空进行作业,而进行作业的云团必须得含水量充足才能催发出雨,“就像海绵,里面有水才挤得出来”。
赵昭炘说,飞机将燃烧的碘化银投入云层后,会盘旋作业的云团十几分钟,观察云团的颜色,如果云团变乌、变黑就是作业成功了,即将降雨。
据湖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统计,截至昨日上午8点,累计影响面积约4.64万平方公里,以中到大雨为主,个别站点暴雨,影响区面雨量近40毫米,增加降水约3.687亿吨。
增雨火箭弹2500元一枚
飞机、碘化银、火箭弹、地面高炮,这些人工增雨的手段和方法,需要花费多少钱呢?记者通过网络了解到,人工增雨火箭弹约为2500元一枚,一般人工增雨所消耗的火箭弹数量在4至8枚之间。而碘化银条价格在1000元左右,一次人工增雨作业要燃烧碘化银条20根左右。
“这样算是不标准的。”叶建元说,除去实际的价格,还投入了人力、物力,保存碘化银以及火箭弹的费用,以及地面人员前期所做的准备工作。
还将适时开展增雨作业
趁“潭美”登陆后变低压的良机,这两日进行的人工增雨作业,火箭发射,高空飞机播撒一起向云中“开火”,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据了解,从22日中午到昨天中午12点,48小时内降水在大雨25毫米以上量级的有鄂州等58站;降水在暴雨50毫米以上量级的有武汉市等32站;在大暴雨100毫米以上量级的有阳新等3站。武汉市5个气象测站的雨量分别为:黄陂62.5毫米、新洲51.1毫米、武汉市70.8毫米、蔡甸67.4毫米、江夏21.7毫米。
而从昨天9点截止到昨天22点,武汉降水量为39.4毫米,钟祥站则以111.8毫米成为降水量最大的地区。这些都是在大气环流背景有利于降水的条件下,进行人工催化作业取得的明显效果。
叶建元说,我省干旱虽然得到缓和,但还没彻底解决,现在人工增雨作业的工作人员都准备就绪,将继续加强天气监测,会抓住有利时机适时开展增雨作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