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日报)特约记者 刘涛 报道:今年以来,张湾区从制度设计入手,完善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为一体的腐败惩防体系,探索廉政建设新路径,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促进党风、政风好转。
规范“三公”消费
如何从源头上堵住公务消费漏洞?张湾区将公务接待和公车使用作为破题点,区委规定:除区外来客一律不得公务接待,公务接待限标准、限陪同人员;区内单位、科室之间一律不得吃请;干部下基层,除偏远乡镇只能在食堂吃工作餐外,一律不得在企业、村(社区)就餐;一律不得超标准购置公车……同时,该区为各单位统一办理公务消费卡,对学习考察、招待、汽车维修等“三公”消费一律刷卡,全区所有公务消费通过区国库收付局转账结算,现金支出一律不予核销结算,从操作层面规范公务消费行为。
“通过公务卡从源头‘卡’住公务乱消费行为,区里利用这个平台可适时了解各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方便了监管,杜绝了现金支出。”张湾区委常委、纪委书记杨启斌说,区里还通过每季抽查、审计介入等形式全方位监督公务消费行为,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张湾区国库收付局局长王传豪展示了一组该区公务卡消费的“成绩单”:前两季,张湾区“三公”经费开支420万元,同比下降30.7%。
公权关进“笼子”
今年6月,张湾区委从规范党政主职领导公权行使入手,出台规定,明令各单位党政主职不得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工程项目、资产处置采购等四项工作,由副职直接分管。
此举何为? “旨在建立一套程序严密、科学决策、运转有效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确保公共权力科学安全运行。”张湾区委书记朱芳一语中的。主职不直接分管,并不是说不管,出现问题,主职、分管副职负同样领导责任。张湾区在制度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实际操作性,譬如涉及大额资金支出、重大工程签约、大宗资产处置等“三大”问题,必须由集体研究、依照程序报批。
“少了一层风险,多了一层保护。”谈及公权被关进“笼子”的感受,红卫街办主任杨如亭很理解。如今,他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项目搬迁移民安置的协调工作上。
亮剑斩除“顽疾”
9月22日是星期天,记者在张湾区政府大院里看到,公务用车停满了大院。看大门的保安说,这在以往很少见。
缘何有此变化?“这是区委亮剑斩除‘顽疾’的结果。”张湾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宇飞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全区行政事业单位210多辆车第一时间全部换装鄂CW公车号牌,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如今,在张湾区,节假日公车入库、定点停放已成常态。同时,该区还通过拍卖、没收、清退等形式,对38辆超标准配车、违规购车进行集中清理。
开良方,正作风。张湾区委在作出“严禁公车私用,严禁会议上水果、香烟,严禁举办活动摆花铺地毯挂彩球,严禁赌博、工作日午餐饮酒”等规定的同时,通过明察暗访集中开展公款消费、作风散漫、以权谋私等问题的整治活动。年初以来,张湾区纪委立案查处某村党支部书记工作不作为案、某街办干部以权谋私案、某镇党委委员受贿案等4起案件,此举起到查处一个警示一片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