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黄治荣报道:杨柳拂堤绿两岸,碧水绕城似锦缎。6月,徜徉山环水绕的竹山县城,美丽风光让人目不暇接。地处秦巴山腹地的竹山,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理念,实施城乡建设升级行动,拉开县城“南扩西进”框架,打造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全域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城乡一体、同兴共荣。
近年来,竹山坚持“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注重城市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功能提升与特色打造并重,建成国际绿松石城、城市水体景观、堵河生态景观带、滨河公园等项目,推进向南开发城市新区、向西建设潘口水电开发区,以堵河为轴,两岸开发、组团发展,县城骨架渐次展开,呈现出“一泓碧水、两岸绿色、十里美景”的全域生态美景。时下,随着县城污水管网、南门防洪堤、水岸花园、金凤凰城等重大工程建设提速和“五城联创”的深化,“山水绿城、生态玉都”呼之欲出。明年,紧邻县城的南山建成中华女性文化博览园后,将成为“女娲补天地·人间桃花源”文化旅游标志性景区。
“集镇移步见景,见缝播绿;水边造景,堤上植绿;路边绿化一条线,块状地段建游园。”今年以来,该县在文峰乡长坪村至擂鼓镇烟墩子村百里竹房城镇带沿线,实施生态培植、村庄整治、社区建设、产业培育、机制创新五大工程,配套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连片整治人居环境,打造轻土坝、燕子山、谭家河等十大农业示范园区,提速竹房城镇带核心示范区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由百里城镇带向周边拓展、纵深推进、全域覆盖。同时,该县重点集镇、中心镇、特色镇建设齐头并进,无缝绿化竹房城镇带、堵河生态经济带竹山县沿线11个中心集镇、60多个村镇、9000多户庭院,建成生态景观点50多处,充满秦巴风情的城镇群竞相崛起。今年,该县在堵河干流沿线建成5座乡镇污水处理厂、5个乡镇垃圾填埋场、14处小型沼气工程、2000口户用沼气池,完成“消土工程”1000户以上,争创省、市级生态乡镇5个。
为让城乡居民 “望得到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竹山县按照 “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建设规划,以生态民居建设、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经济发展、生态文化培育为重点,在竹房城镇带打造十大美丽乡村。针对各村不同的地理风貌、自然景观、民俗文化,该县建立政府主导、农户主体、社会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整合生态补偿、扶贫开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资金,对乡村进行原生态保护、开发和利用,力争把每个乡村打造成具有独特韵味的美丽乡村,让乡村更加宜居、宜业、宜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