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消息(十堰日报)特约记者胡光凯报道:至5月底,竹山县得胜镇圣水村茶农陈型堂家茶叶收入已突破5万元。陈老汉乐呵呵地说:“在年初受到罕见雪灾的情况下,茶叶仍然有这么好的收入,得益于县里茶叶管理体制的创新。”
竹山县茶叶总面积已突破11万亩,茶农达10万多户,享有“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美誉”。由于体制不活,经营粗放,茶叶优势并没有转化为农民增收的经济优势。两年前,该县的大小茶场达100多家,各种品牌的茶叶达50多种,多数茶叶每公斤价格不足200元。多次荣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的“圣水”牌茶叶,虽然名声响,产量却不多,难成气候。
为整合“茶源”,发挥品牌优势,该县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省农业厅等单位请来专家,为该县茶叶产业把脉问诊。结合专家建议,该县打破传统的管理机制,将全县的100多家茶场全部推向民营,并由湖北圣水茶叶公司全部兼并或收购。两年多时间,该县茶叶生产结束了各自为阵的历史,茶叶品质大幅提升,茶叶畅销省内外。据圣水茶叶公司总经理陈敦桥介绍:“今年的圣水茶自上市以来,一直呈供不应求状态。”
茶叶生产体制的创新,使农民大为受益。该县得胜镇圣水村党支部书记师利波说:“今年全村1768人,人平仅茶叶一项可增收2500多元,是两年前收入的3倍多。”据了解,该县的茶叶产值已突破2亿元大关。
竹山县茶叶总面积已突破11万亩,茶农达10万多户,享有“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美誉”。由于体制不活,经营粗放,茶叶优势并没有转化为农民增收的经济优势。两年前,该县的大小茶场达100多家,各种品牌的茶叶达50多种,多数茶叶每公斤价格不足200元。多次荣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的“圣水”牌茶叶,虽然名声响,产量却不多,难成气候。
为整合“茶源”,发挥品牌优势,该县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省农业厅等单位请来专家,为该县茶叶产业把脉问诊。结合专家建议,该县打破传统的管理机制,将全县的100多家茶场全部推向民营,并由湖北圣水茶叶公司全部兼并或收购。两年多时间,该县茶叶生产结束了各自为阵的历史,茶叶品质大幅提升,茶叶畅销省内外。据圣水茶叶公司总经理陈敦桥介绍:“今年的圣水茶自上市以来,一直呈供不应求状态。”
茶叶生产体制的创新,使农民大为受益。该县得胜镇圣水村党支部书记师利波说:“今年全村1768人,人平仅茶叶一项可增收2500多元,是两年前收入的3倍多。”据了解,该县的茶叶产值已突破2亿元大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