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日报)特约记者 胡光凯 通讯员 冯波 黄克伟报道:竹山县委通过不断创新党建工作,让全县1万多名党员干部人人有担子,个个有压力,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互动双赢,到8月底,全县重点项目投资完成7821万元,同比增长133.9%,财政收入完成1.04亿元,同比增长25.7%。
干部缺乏斗志,人才缺少活力,党员缺失激情,是竹山县和很多地方面临的难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同时也影响了当地经济工作的健康发展。为此,该县通过多方调研,大力实施了以干部绩效考核、人才评选表彰、村干部“领头雁”工程、“一会两票”民主决策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活力工程”,加快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
“原先干工作看心情,论成绩听汇报,用干部凭印象。但现在不行了,干的好坏都在纸面上摆着”。这是竹山党员干部最大的感受。从2006年开始,该县抓住考核指标设置和考核结果运用这两个关键环节,通过分层分类设置考核指标、实绩考核全程公示、考核结果全部转化运用,初步探索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奖惩分明、群众公认的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三年来,先后对1800余名党员干部进行了绩效考核,有73名连续得“高分”干部被提拔使用,17人因连续两年得分C类被调离领导岗位。
胡光友原任官渡镇人大主席,两年前退下来担任烟叶办主任,本想混一混算了。但该镇规定,连续两年考核得分在后十位的将免职转岗驻村。在他的带领下,该镇烤烟从1200亩增加到现在的7000多亩,烟农户平增收4000多元。去年,他作为优秀党员代表在全县大会上发言。
“当地的人才盘不活,天天忙着引人才,引进的人才留不住,伤了本地人才的心。”事实证明,重“外才”轻“内才”、重引进轻培养、重使用轻激励的做法不符合山区实际。据统计,近5年来,竹山县先后引进了97名专业人才,但同时有62名人才到外地择业。
从去年开始,竹山县开始转变思路,提出要把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实用型人才培养相结合,把人才管理使用与人才作用发挥相结合,把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通过建立动态的管理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灵活的使用机制,全力支持人才发挥作用,激励人才创新创业。
今年6月,该县召开首届优秀人才表彰大会,县财政拿出10万元专项资金,表彰奖励了71名优秀人才。今后三年,他们还将享受免费休检、免费培训考察等多项待遇。这样动态化的评选表彰,今后将每三年举行一次。
为解决村干部经济待遇低、保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从2001年开始,竹山县推行了村干部“一证四卡”管理制度。2006年,该县完善“一证四卡”制度,并大力实施了农村干部“领头雁”工程。即在坚持村干部岗前培训制度、定额补贴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等制度基础上,完善并推行村干部轮训制度、绩效考评制度、成果奖励制度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目前,该县村主职干部年均补贴由过去的1700元提高到350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1万元。
经济待遇的改善,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去年以来,在村干部的引导下,全县1281名党员结合新农村建设进行承诺践诺,比致富,赛帮扶,新建特色产业基地8000亩。牵头成立茶叶、板栗、肚倍等专业合作社21个,组建绿松石、山野菜等产业协会25个,覆盖农户3.4万人。
“原先干工作看心情,论成绩听汇报,用干部凭印象。但现在不行了,干的好坏都在纸面上摆着”。这是竹山党员干部最大的感受。从2006年开始,该县抓住考核指标设置和考核结果运用这两个关键环节,通过分层分类设置考核指标、实绩考核全程公示、考核结果全部转化运用,初步探索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奖惩分明、群众公认的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三年来,先后对1800余名党员干部进行了绩效考核,有73名连续得“高分”干部被提拔使用,17人因连续两年得分C类被调离领导岗位。
胡光友原任官渡镇人大主席,两年前退下来担任烟叶办主任,本想混一混算了。但该镇规定,连续两年考核得分在后十位的将免职转岗驻村。在他的带领下,该镇烤烟从1200亩增加到现在的7000多亩,烟农户平增收4000多元。去年,他作为优秀党员代表在全县大会上发言。
“当地的人才盘不活,天天忙着引人才,引进的人才留不住,伤了本地人才的心。”事实证明,重“外才”轻“内才”、重引进轻培养、重使用轻激励的做法不符合山区实际。据统计,近5年来,竹山县先后引进了97名专业人才,但同时有62名人才到外地择业。
从去年开始,竹山县开始转变思路,提出要把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实用型人才培养相结合,把人才管理使用与人才作用发挥相结合,把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通过建立动态的管理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灵活的使用机制,全力支持人才发挥作用,激励人才创新创业。
今年6月,该县召开首届优秀人才表彰大会,县财政拿出10万元专项资金,表彰奖励了71名优秀人才。今后三年,他们还将享受免费休检、免费培训考察等多项待遇。这样动态化的评选表彰,今后将每三年举行一次。
为解决村干部经济待遇低、保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从2001年开始,竹山县推行了村干部“一证四卡”管理制度。2006年,该县完善“一证四卡”制度,并大力实施了农村干部“领头雁”工程。即在坚持村干部岗前培训制度、定额补贴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等制度基础上,完善并推行村干部轮训制度、绩效考评制度、成果奖励制度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目前,该县村主职干部年均补贴由过去的1700元提高到350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1万元。
经济待遇的改善,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去年以来,在村干部的引导下,全县1281名党员结合新农村建设进行承诺践诺,比致富,赛帮扶,新建特色产业基地8000亩。牵头成立茶叶、板栗、肚倍等专业合作社21个,组建绿松石、山野菜等产业协会25个,覆盖农户3.4万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