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日报)特约记者 方荣华 报道:如今在竹山县,越来越多的群众欣喜地发现:政府对老百姓的事更上心了,干部跟群众更贴心了,到机关办事更称心了。人人讲效能,事事创效能,处处抓效能,以效能建设创优环境,建设山区经济强县,竹山县矢志通过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意识。
剑指沉疴治顽疾
4月15日,竹山县一家新开的餐馆因被认定是违规装修且逾期未缴纳罚款,被裁定执行总计14.15万元的罚款。“天价罚款”震动了全县,引发了人们长时间对该县发展环境的大拷问。
“效能革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竹山县拉开了帷幕。“竹山发展得好不好、快不快、群众满意不满意,很重要的一点取决于干部作风正不正、机关效能高不高。优化发展环境,必须抓住效能建设这个关键。”竹山县委书记沈学强铿锵有力的话语表明了竹山整治机关顽疾的决心。在全县行政效能建设动员会上,县长佘立柱的话语振聋发聩:“‘效能革命’就是用硬措施改善软环境,‘革命’的主体和对象就是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
县委首先发布“十条禁令”,严管党员和领导干部从政行为。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效能建设我先行”大讨论和自查自纠活动在全县具有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部门和单位中展开,“利剑”指向违反县委“十条禁令”、部门不作为和乱作为、损害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
违规必查,违纪必究。县国税局邀请特邀监察员和纳税人明察暗访,对违反纪律、影响单位形象的王某进行行政记过处分,对运用执法系统错误率偏高的6人进行通报批评、实行经济惩戒1370元。
“一杯茶、一根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日子恐怕一去不复返了!”“过去来办事的人看我的脸色,现在我看他们的脸色。”该县一些公务员的“大实话”折射出了“效能革命”的成效,以及该县干部思想和工作作风的变化。
“政务超市”优环境
步入宽敞整洁的竹山县行政服务中心,如同走进了一个“政务超市”,19个县直部门的20多名工作人员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刚刚拿到土地审批手续的巴山食品公司执行经理谢心红说,巴山食品公司从项目启动到开工兴建不到半年时间,公司所需十多项审批手续均由县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全程代办,一个月内办结了所有手续,而在以前,企业办理这些手续至少要跑4到6个月才能办下来。
6月,竹山再次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大手术”,全面清理、审核现行的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审批事项137项。在县直部门和各乡镇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行政问责制、超时默认制、特事特办制、全程代理制等一系列制度,让规矩服从发展、权限服从效率、程序服从效果。
与县行政服务中心一样,全县17个乡镇建起近200家乡村“政务超市”,村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一站式”服务。
远在东莞打工的潘口乡农民卢龙庆夫妇,需要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一个电话打到潘口乡便民服务中心后,中心工作人员当天就办好证件并给他们寄往东莞。
效能助推发展,服务造就和谐。环境的优化带来了竹山县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今年元至8月,该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43亿元、招商引资17.66亿元、财政收入1.74亿元。
公开承诺赢民心
点击《今日竹山》网站,公示公告专栏下的“效能建设公开承诺书”格外醒目,全县所有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一把手”向社会公开行政效能建设承诺书。
一诺千金,有诺必践。为方便群众对“公开承诺”予以监督,各单位开通了监督、举报专线电话,各乡镇也设立了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形成上下畅通、县乡联动的监督、投诉网络。群众遇到与党政机构公开承诺相悖的事情,只要上网或电话投诉,很快就能得到回复。
县供电公司针对群众反响强烈的“随意停电”问题作出郑重承诺:无故不得随意停电,停电必须提前告知。公司还在95598供电服务平台开通投诉专线电话,接受社会公开监督。
6月,网民在“效能建设投诉平台”发帖反映:县盐业公司强行搭售营养盐。县里当即展开调查,县盐业公司主要负责人出面给群众解释、澄清误会,使食用盐市场供应很快恢复正常。
把群众的“鸡毛”当令箭,让手中的权力见阳光。半年来,“效能建设投诉平台”收集涉及城市建设、市场物价、公正执法、环境保护等意见建议100多条,为群众办理实事120多件,出台惠民利民措施20多条,赢得群众好评如潮。
从今年起,竹山县将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纳入各乡镇和县直部门的目标管理。“‘效能革命’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廉洁政府,我们将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县长佘立柱的话语气坚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