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市新闻
十堰:人人都是“武当大侠”
发布时间: 2010-10-20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十堰周刊》记者  卢家波
    如果十堰不举办世界传统武术节,源于武当山的太极拳,也许只是少数人强身健体的业余爱好。但是,因两届武术节,太极拳从“小众”走向大众,成为十堰市的“市拳”。
    2006年,武当武术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武术以“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等特点享誉海内外,在我国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武林观,博大精深的武当武术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习武者来武当山习武健身。
    对于居住在武当山下的十堰人来说,武当武术源远流长,而十堰和武当武术的发展更是息息相关。
    武当文化有三大精髓,道教文化、古建筑群和武当武术。前两者呈现的是一种静态,不身临其境,很难体会其博大精深。而武当武术则是动态的,随时随地都能以鲜活的姿态展示,具有良好的互动性,昕以,武当武术更有利于武当文化的推广。
    对于太极拳等武当武术在十堰的官方推广和普及扫盲,其意义当然不仅仅在于让上至耄耋老者下至垂髫学童的市民,在练习太极的过程中锻炼身体,以延年益寿。满城尽打太极拳的深意在于,做为武当功夫的发源地,太极拳的创始地,十堰人应该人人都会打一套太极拳,以增强这个城市的“功夫形象”。
    这是一种城市营销策略,而每一位十堰市民,都是推销员。人极是一种营销手段。功大也和商品一样,只有先在内部热销,形成品牌,才有可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正是看见了,武当武术具备的“城市营销潜力”,也是为了武当武术更好地传承,十堰市着手推广太极。
    1992年起,十堰市就开始创办武术学校,旨在增强青少年的健康体质,促进武术运动的发展。十堰市武当山旅游特区还曾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武术之乡”的称号。
    1996年,武当功夫表演团应邀访问新加坡,武当武术第一次走出国门,武当功夫团的表演引起巨大轰动。随后,武当功夫团又前往美国、德国、曰本及港、澳、台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武当武术表演交流,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许多海外弟子前来武当山拜师学艺。武当功夫的名号响彻世界。
    2001年,十堰开展了武当武术夏令营。十堰的武馆、体校、武术训练中心内,一群群孩子们都在认真的学习武术基础知识和简易套路。这些聚集在十堰的全国各地的孩子,年龄从5岁到16岁不等。
    2007年,武当山特区设立武术局,民间也成立了多个武当武术研究、发展机构。
    2008年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前,十堰市组织机关单位、学校集体学习太极拳,营造一种人人都是“武林高手”的氛围,让外来嘉宾强烈感受到武当武术的魅力和对这座城市的深刻影响。
    2008年10月30日,在武当山山门左侧面积达2.4万平方米的广场上,“万人太极迎宾仪式”上,6000多名身着道袍的太极高手,将太极拳的阴柔之美,刚柔相济的特性演绎得淋漓尽致。这种大规模的太极表演,带给中外嘉宾游客的不仅是视觉震撼,更是对武当功夫的神往和羡慕。
    2010年4月,十堰市文体局组织开展了武当武术“四进”活动,即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让区。文体局派出教练,主要开展太极拳的培训。武当武术被作为地方教材,成为学生的选修课目。
    对于今后的武当武术推广工作,十堰市武术协会也作了具体规划:核心任务是弘扬武当武术,围绕“太极文化,养生建设”的主题形象定位,实施“1234”工程。即建设武汉体育学院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建成武当武术国际交流中心和武当功夫城2个武术活动基地。打造《天下太极出武当》、《太极武当》和实景剧《印象武当》3台武术大戏。举办第四届传统武术节、世界养生大会、太极拳联谊会、全国武术锦标赛4大活动。
    人人都会武当功夫,人人都是“武当大侠”,这也许是十堰武术推广的终极目标。我们可以、幻想这样…幅场景:十堰街头,行色匆匆的人群,路见小平,小必拔刀,有的使出太乙五行拳、有的祭出太极形意八卦掌,分分钟搞定为非作歹者。而后融入熙熙人流,泯若众人。
    这个场景就是电影《功夫》的结局。说不定,未来的十堰,就是一座功夫之城,一个藏龙卧虎的武林胜地。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