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踏访竹山县深河乡移民安置区,但见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崛起一幢幢崭新漂亮的移民新楼,移民小区内水泥路四通八达,小商场、健身广场等设施齐全,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街头巷尾处处洋溢着移民群众的欢声笑语……
移民搬迁,历来被喻为“天下第一难”。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深河乡搬迁安置移民755户、3455人,实现了刑事案件、安全责任事故、群体上访事件、强制搬迁“零发生”目标,成功破解移民搬迁难题。
三级联动迎大考
电站建设前期最大的困难莫过于移民搬迁,尤其对深河乡而言,耕地面积小,贫困人口多,如何实现移民和谐搬迁,成为检验干部执政能力的一次大考。
为交出优异答卷,该乡推行“政府主导、村组为主、县工作队协助”的“三级联动”机制,从动员搬迁到新建房屋,乡、村移民工作组干部和县移民工作队员始终坚守在移民搬迁一线,挨家挨户走访移民群众,广泛征求移民群众意见建议,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在建房初期,双湾村部分移民趁河水上涨抢捞建房用砂。乡移民工作组发现后,说服华磊等三名老板调用工程机械取砂,免费供给移民,及时化解了争抢河砂的矛盾。
负责深河移民搬迁的县移民工作队实行“一对一”方式结对包保移民户,并把队员的姓名、职务、电话印成便民卡,分送到每个包保对象手中,移民遇到困难只需打个电话就可解决。乡移民指挥部、县移民工作队和乡、村、组移民干部之间建起了手机信息网,在第一时间掌握移民动态,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第一现场,确保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推行“三级联动”机制,实现了移民搬迁工作力量的整合、职能的融合和信息的汇合,顺利化解了一起又一起矛盾纠纷,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成功应对了移民搬迁大考。
亲情关爱暖民心
“视移民为亲人,把移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办,动真情、用真心为移民排忧解难。”深河乡党委书记朱德彬多次在移民工作会上如是说。广大移民干部想移民之所想、急移民之所急、忧移民之所忧,用真心赢得移民群众的信赖。
高家湾移民安置点是深河乡最大的移民安置点,安置移民85户363人,安置点需从4500米远、180米高落差的黄土沟取水。为保证移民建房用水,乡干部全海波每天在安置点和取水点之间往返六七趟,移民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水包头”。
深河乡双湾村4组移民肖莫荣一家五口人,儿子肖瑶在广东东莞彩管厂打工。去年3月初,肖瑶因患肝瘤住院治疗,花掉了家中所有积蓄,还欠了5万多元债。乡里得知肖莫荣的情况后,组织党员干部为其捐款治病。移民裴世贵劳动时不小心大腿骨折,乡党委书记朱德彬第一时间赶往医院看望,并送去1000元慰问金。
去年夏,正值移民建房高峰,县内水泥供不应求,移民户购买水泥时往往要排队等候两三天。乡长耿恒举亲自来到水泥生产厂家,最终协商由厂家定时将水泥送至移民家中。
“干部把移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为了我们能够安居乐业,他们真正想到了移民的心坎上。”移民李向阳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深河乡干部对移民群众的深切关爱之情。
严格监管保平安
把最好的“家”交给移民!把最好的服务献给移民!这是深河乡党委的庄重承诺。
记者在深河乡采访,看到最漂亮的村是移民村,最漂亮的房屋是移民房。“从选址到基础处理,从建筑材料购买到房屋建设,都有移民干部为我们把关。”最近乔迁新居的茅坝村移民李茂春欣喜地告诉记者,自己新建的250多平方米的楼房,能抗得住8级地震。
该乡在移民房屋建设中,明确了移民指挥部各工作组成员、移民村主职干部为移民建房的具体监管责任人,负责移民建房、拆迁的具体监管。他们每天驻守在工地,对房屋建筑质量、进度、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施工方,并现场指导施工方做好整改。情节严重的,责令施工方停工整改,屡次整改不到位的报县移民指挥部同意后清退出场,保障了移民建房工程安全、有序推进。
深河、茅坝、井泉、双湾等4个移民村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每天吃住在工地,负责排查事故隐患,多次纠正使用弱智人员施工现象,避免了人员伤亡事故。
房屋质量关乎移民长治久安,该乡对建房质量毫不含糊。双湾村移民叶茂在建房中,工作组发现基础没有处理好,硬是现场监督将5米深的软地基清除后方才施工。
目前,深河乡移民工作已全面完成,未因建房质量、施工安全而发生一起意外事故。
(十堰日报记者吴境 特约记者方荣华 曾章题)
移民搬迁,历来被喻为“天下第一难”。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深河乡搬迁安置移民755户、3455人,实现了刑事案件、安全责任事故、群体上访事件、强制搬迁“零发生”目标,成功破解移民搬迁难题。
三级联动迎大考
电站建设前期最大的困难莫过于移民搬迁,尤其对深河乡而言,耕地面积小,贫困人口多,如何实现移民和谐搬迁,成为检验干部执政能力的一次大考。
为交出优异答卷,该乡推行“政府主导、村组为主、县工作队协助”的“三级联动”机制,从动员搬迁到新建房屋,乡、村移民工作组干部和县移民工作队员始终坚守在移民搬迁一线,挨家挨户走访移民群众,广泛征求移民群众意见建议,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在建房初期,双湾村部分移民趁河水上涨抢捞建房用砂。乡移民工作组发现后,说服华磊等三名老板调用工程机械取砂,免费供给移民,及时化解了争抢河砂的矛盾。
负责深河移民搬迁的县移民工作队实行“一对一”方式结对包保移民户,并把队员的姓名、职务、电话印成便民卡,分送到每个包保对象手中,移民遇到困难只需打个电话就可解决。乡移民指挥部、县移民工作队和乡、村、组移民干部之间建起了手机信息网,在第一时间掌握移民动态,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第一现场,确保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推行“三级联动”机制,实现了移民搬迁工作力量的整合、职能的融合和信息的汇合,顺利化解了一起又一起矛盾纠纷,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成功应对了移民搬迁大考。
亲情关爱暖民心
“视移民为亲人,把移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办,动真情、用真心为移民排忧解难。”深河乡党委书记朱德彬多次在移民工作会上如是说。广大移民干部想移民之所想、急移民之所急、忧移民之所忧,用真心赢得移民群众的信赖。
高家湾移民安置点是深河乡最大的移民安置点,安置移民85户363人,安置点需从4500米远、180米高落差的黄土沟取水。为保证移民建房用水,乡干部全海波每天在安置点和取水点之间往返六七趟,移民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水包头”。
深河乡双湾村4组移民肖莫荣一家五口人,儿子肖瑶在广东东莞彩管厂打工。去年3月初,肖瑶因患肝瘤住院治疗,花掉了家中所有积蓄,还欠了5万多元债。乡里得知肖莫荣的情况后,组织党员干部为其捐款治病。移民裴世贵劳动时不小心大腿骨折,乡党委书记朱德彬第一时间赶往医院看望,并送去1000元慰问金。
去年夏,正值移民建房高峰,县内水泥供不应求,移民户购买水泥时往往要排队等候两三天。乡长耿恒举亲自来到水泥生产厂家,最终协商由厂家定时将水泥送至移民家中。
“干部把移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为了我们能够安居乐业,他们真正想到了移民的心坎上。”移民李向阳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深河乡干部对移民群众的深切关爱之情。
严格监管保平安
把最好的“家”交给移民!把最好的服务献给移民!这是深河乡党委的庄重承诺。
记者在深河乡采访,看到最漂亮的村是移民村,最漂亮的房屋是移民房。“从选址到基础处理,从建筑材料购买到房屋建设,都有移民干部为我们把关。”最近乔迁新居的茅坝村移民李茂春欣喜地告诉记者,自己新建的250多平方米的楼房,能抗得住8级地震。
该乡在移民房屋建设中,明确了移民指挥部各工作组成员、移民村主职干部为移民建房的具体监管责任人,负责移民建房、拆迁的具体监管。他们每天驻守在工地,对房屋建筑质量、进度、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施工方,并现场指导施工方做好整改。情节严重的,责令施工方停工整改,屡次整改不到位的报县移民指挥部同意后清退出场,保障了移民建房工程安全、有序推进。
深河、茅坝、井泉、双湾等4个移民村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每天吃住在工地,负责排查事故隐患,多次纠正使用弱智人员施工现象,避免了人员伤亡事故。
房屋质量关乎移民长治久安,该乡对建房质量毫不含糊。双湾村移民叶茂在建房中,工作组发现基础没有处理好,硬是现场监督将5米深的软地基清除后方才施工。
目前,深河乡移民工作已全面完成,未因建房质量、施工安全而发生一起意外事故。
(十堰日报记者吴境 特约记者方荣华 曾章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