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新闻网竹山11月19日电 (郭迪福 何燕)11月19日,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小堰村村民杨明华从该镇财政所领回5000元的土地流转费后说:“这不仅比我亲自种地要多出一半的收入,而且还腾出时间我们俩口子外出打工挣钱,今年家庭的纯收入达到10万元了”。
同杨明华一样,竹山县委、县政府今年通过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为全县7599户农民承包的土地找到“婆家”,嫁出52300亩,其中流转到企业的有1500亩、流转到各类专业合作社的有14100亩、流转到种植专业大户的有23200亩,为农民直接增加土地收益5000多万元,土地包袱变成土地财神。
竹山县委、县政府为解决农村土地流转无序,容易引起各类社会不稳定因素的问题,成立了“竹山县农村土地流转中心”,并探索出了“五个一规范”的土地流转方法:
规范一个平台。通过县财政部门牵头、职能部门联动,县、乡两级成立了18个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254个村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所有土地流转全部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来实现。
规范一个网络。全县聘请了300名村级土地流转信息采集员和17个乡镇土地流转信息联络员,县财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设专职土地流转信息管理员。
规范一个窗口。在人口密集的地方设立橱窗和电子显示屏,及时发布农村土地供求信息。
规范一套制度。根据《土地承包法》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程序,修订土地流转管理制度和登记备案制度;建立土地流转风险防范制度和纠纷调解制度,确保土地流转在制度管理中走向规范化。
规范一套资料。县乡两级财政部门将农村土地流转承而形成的信息资料,分类、立卷、归档存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