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让文明与绿色共生辉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宏伟目标,擂响了奋进的战鼓,在秦巴山深处激越回荡。连日来,47万竹山儿女正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抢抓战略发展机遇,只争朝夕,奋发有为,凝心聚力建设生态经济先行区、竹房城镇带核心示范区、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和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引领区,努力走出一条富有山区特色的跨越崛起之路。

图为:竹山县城,成为秦巴腹地一颗明珠。(本报视界网 邵义龙 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唐晓安 通讯员 王超 方荣华 黄治荣
初冬,走进秦巴山腹地,竹山转型跨越发展捷报频传:主要经济指标持续翻番,跻身全省二类县市前列;装机18万千瓦的龙背湾水电站大坝一天天长高;投资10亿元的国际绿松石城完成三分之一工程量,辐射27万人口的百里城镇带建设亮点纷呈……“党的十八大为我们描绘了新的发展蓝图和奋斗目标,竹山有信心实现后发赶超。”竹山县委领导介绍,当前竹山正实施“工业强县、绿色发展、城乡统筹、开放先导”四大战略,努力书写山区绿色崛起新传奇。
竹山水能、矿产、生物等资源富集,可开发水能116.5万千瓦,绿松石储量占全国的70%。沿竹山境内堵河顺流而上,小漩、潘口、松树岭、龙背湾等40多座水电站星罗棋布,明清农产品加工园、国际绿松石城、莲花新型工业园、宝丰循环经济园、铜皮沟生态工业园等沿公路“一线串珠”布局。
竹山以此为平台,打造绿松石、圣水绿茶、珍源单宁酸等38家重点名牌企业,重点扶持20家亿元企业、100家骨干企业,助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去年,竹山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十堰各县市首位。
有山皆绿,有水皆清,竹山造绿清水行动从未停歇。近年来已累计实施封山育林300万亩、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29.8万亩,关停小矿山220多家, 关闭黄姜加工等污染企业75家,堵河因此成为全省唯一保持Ⅱ类水质的河流。
竹山守好蓝天碧水青山的同时,借力发展,加快转型。近年已发展茶叶、肚倍、林特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百万亩,培植400多家“农”字号企业,实现了基地与车间无缝对接。去年,该县特色产业惠及8万农户,带动人均增收千元以上。
竹山风光秀丽、美景众多、文化丰厚,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这里是女娲炼石补天之地、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原型地,也是古庸国都所在地;如今的竹山,“补天”成为一种干劲,“桃花源”化身全民奔小康、共建幸福家园的美好目标。这里还是全国“十星”文化发源地,星光点点映照城乡文明进步。竹山为此用“大文化”包装“大旅游”,弘扬“十星”文化、传播“十星”文明,成功创建女娲山、九女峰等国家3A级景区,连续举办七届女娲文化旅游节、三届秦巴民歌擂台赛,“女娲补天地,人间桃花源”已成全国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品牌。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宏伟目标,擂响了奋进的战鼓,在秦巴山深处激越回荡。连日来,47万竹山儿女正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抢抓战略发展机遇,只争朝夕,奋发有为,凝心聚力建设生态经济先行区、竹房城镇带核心示范区、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和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引领区,努力走出一条富有山区特色的跨越崛起之路。

图为:竹山县城,成为秦巴腹地一颗明珠。(本报视界网 邵义龙 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唐晓安 通讯员 王超 方荣华 黄治荣
初冬,走进秦巴山腹地,竹山转型跨越发展捷报频传:主要经济指标持续翻番,跻身全省二类县市前列;装机18万千瓦的龙背湾水电站大坝一天天长高;投资10亿元的国际绿松石城完成三分之一工程量,辐射27万人口的百里城镇带建设亮点纷呈……“党的十八大为我们描绘了新的发展蓝图和奋斗目标,竹山有信心实现后发赶超。”竹山县委领导介绍,当前竹山正实施“工业强县、绿色发展、城乡统筹、开放先导”四大战略,努力书写山区绿色崛起新传奇。
竹山水能、矿产、生物等资源富集,可开发水能116.5万千瓦,绿松石储量占全国的70%。沿竹山境内堵河顺流而上,小漩、潘口、松树岭、龙背湾等40多座水电站星罗棋布,明清农产品加工园、国际绿松石城、莲花新型工业园、宝丰循环经济园、铜皮沟生态工业园等沿公路“一线串珠”布局。
竹山以此为平台,打造绿松石、圣水绿茶、珍源单宁酸等38家重点名牌企业,重点扶持20家亿元企业、100家骨干企业,助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去年,竹山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十堰各县市首位。
有山皆绿,有水皆清,竹山造绿清水行动从未停歇。近年来已累计实施封山育林300万亩、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29.8万亩,关停小矿山220多家, 关闭黄姜加工等污染企业75家,堵河因此成为全省唯一保持Ⅱ类水质的河流。
竹山守好蓝天碧水青山的同时,借力发展,加快转型。近年已发展茶叶、肚倍、林特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百万亩,培植400多家“农”字号企业,实现了基地与车间无缝对接。去年,该县特色产业惠及8万农户,带动人均增收千元以上。
竹山风光秀丽、美景众多、文化丰厚,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这里是女娲炼石补天之地、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原型地,也是古庸国都所在地;如今的竹山,“补天”成为一种干劲,“桃花源”化身全民奔小康、共建幸福家园的美好目标。这里还是全国“十星”文化发源地,星光点点映照城乡文明进步。竹山为此用“大文化”包装“大旅游”,弘扬“十星”文化、传播“十星”文明,成功创建女娲山、九女峰等国家3A级景区,连续举办七届女娲文化旅游节、三届秦巴民歌擂台赛,“女娲补天地,人间桃花源”已成全国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