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市新闻
竹山促农增收有三招:建平台 抓队伍 壮产业
发布时间: 2013-02-20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特约记者 陈昌荣 通讯员 南金鼎

  2月17日,竹山县城关镇桥儿沟村唯康生态养鸡场经理张洪武弯腰捡起一个个新鲜的鸡蛋,轻轻地放入篮中。一个早上,3万只蛋鸡产下2.7万多个鸡蛋,张洪武脸上溢满了快乐。

  张洪武是房县人。这位45岁的农民没想到,自己种了半辈子地,人到中年竟会来到竹山办起了该县第一家年产5万只蛋鸡的标准化生态养鸡场,还当选为竹山县政协委员。

  从一个普通农民跃身变为竹山的创业名星,张洪武的这种变化,是近年来竹山县及其城关镇党组织积极为农民搭建创业平台的结果。

搭好创业平台

  近年来,该县各级党委在带领群众创业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创业创新氛围日渐浓厚。“对比先进地区,我们差距仍然不小。我们决定在全县搭建创业服务平台,以乡土人才、党员创业为核心,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竹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斌说。

  去年初,该县投资850万元,在霍河水管处创建了功能配套、辐射竹房三县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心。同时,按照“1+8”布局创建了刘家山茶叶基地、桥儿沟养殖基地、文峰肚培基地、溢水东川科技示范园等八大农村实用人才产业培训基地;抢抓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民创业就业培训等项目实施机遇,整合农业、林业、畜牧、人社等部门的培训资源和力量,合理利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向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

  “出门是基地,进门是课堂”。一年多来,全县共组织开展种植养殖技术、汽车驾驶、农机具使用、电脑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专题培训 100场次,农技人员深入产业基地现场培训农民技术员 5000余人;组织乡村干部外出学习培训320人次,轮训村干部756人次,累计培训农民1万多人次。

抓好“领头雁”队伍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一句顺口溜,道出党员干部在农村发展中的带头作用。 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该县将农村“领头雁”队伍素质提升工程作为基层组织建设活动的一项重要载体,出台政策措施,强化创业扶持,着力培养和打造一支业绩突出、群众服气、致富带富能力强的村干部队伍。

  该县文峰乡塘湾村干部、“土专家”王太新,经过县委党校开设的特产经营培训班培训后,建起280亩肚倍生产基地,年收入达8万多元。他还联合王太华、唐文兵、王太武等7户肚倍种植大户,创办了“文峰乡塘湾村肚倍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28户。在王太新的带动下,全村769户农民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肚倍,面积达1.2万亩,塘湾村成为全县名副其实的肚倍专业村。

  该县城关镇桥儿沟村主任陈声斗养了50头生猪,是村里的养殖大户。去年4月,陈声斗申请银行贷款3万元,扩大了养殖规模。在他的带动下,村里成立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全村饲养生猪超过50头的农民有30多户,户均年纯收入超过2万元。

壮大特色产业

  近年来,该县积极营造农村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产业基地,壮大龙头企业,开发名牌农产品,全县特色产业发展红红火火。目前,全县建成烟叶、茶叶、肚倍、林果、蔬菜、花生等特色产业基地60多万亩,特色产业专业村达51个,涌现出巴山食品、兆华山野菜、柳林腊肉等16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郧巴黄牛、竹山打鸡等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圣水绿茶、竹山绿松石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

  特色产业的壮大,为越来越多的群众走上致富路提供了条件。该县溢水镇小东川村返乡农民工喻辉,几年来一直创业无门。2010年,他在镇政府的扶持下,建起存栏3.5万只的土鸡养殖基地,三年来累计出售土鸡4万多只,总收入达200多万元。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