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日报)通讯员范珉 特约记者黄治荣 徐勇报道:“在竹山投资,环境良好、服务暖心,发展有奔头!”2月20日,正忙着组织生产的竹山县秦家河矿业公司经理刘青红高兴地说。据悉,该公司投资1.8亿元,采用浮选富积法分离钒钼矿,去年10月在投产前遭遇资金紧张,县里及时调拨1000万元重大产业发展基金,帮其顺利建成投产,促其当年实现产值8675万元。
近年来,竹山县创优发展环境,全力招大引强,补齐工业“短板”,为壮大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生态矿产“两绿两生”新型工业集群输送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该县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建设“一区五园”,即建设以明清农产品加工园、国际绿松石加工园、宝丰循环工业园、溢水循环矿业园、铜皮沟物流园为主的25平方公里经济开发区,推行“一门受理”、“一站式”限时办结、费用一次性统一收取的“四个一”企业入园工作制,推动工业企业由“散乱小”向“聚整大”转身。该县日益壮大的“一区五园”已聚集、孵化规模企业28家,其中天新公司等两家企业跻身省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巴山食品、圣水茶场等15家企业成长为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4亿元以上、占地300多亩的国际绿松石交易中心,集绿松石文化展示、产品研发、精品加工、产品集散于一体,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绿松石集散地,年产值可达10亿元以上。
该县坚持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名领导、一抓到底的“五个一”责任制,推行“三集中、三到位”行政审批制和项目秘书制、行政代办制、首席代表负责制,打造“发展无门槛、审批无关卡、服务无红灯”的最优投资环境。去年7月起,该县开展的“百名干部进百企,同心同行促发展”活动,县四大家领导和县直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企业调研座谈、走访问计,及时解决企业用电、用地、用工及资金等难题300余件,帮助百余家骨干企业减负保产。
环境优化,人气提升,项目聚集,该县“两绿两生”新型工业集群日益壮大。据统计,今年1月,该县完成工业总产值7.1亿元、增加值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26%,实现了工业经济首月“开门红”。
近年来,竹山县创优发展环境,全力招大引强,补齐工业“短板”,为壮大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生态矿产“两绿两生”新型工业集群输送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该县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建设“一区五园”,即建设以明清农产品加工园、国际绿松石加工园、宝丰循环工业园、溢水循环矿业园、铜皮沟物流园为主的25平方公里经济开发区,推行“一门受理”、“一站式”限时办结、费用一次性统一收取的“四个一”企业入园工作制,推动工业企业由“散乱小”向“聚整大”转身。该县日益壮大的“一区五园”已聚集、孵化规模企业28家,其中天新公司等两家企业跻身省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巴山食品、圣水茶场等15家企业成长为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4亿元以上、占地300多亩的国际绿松石交易中心,集绿松石文化展示、产品研发、精品加工、产品集散于一体,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绿松石集散地,年产值可达10亿元以上。
该县坚持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名领导、一抓到底的“五个一”责任制,推行“三集中、三到位”行政审批制和项目秘书制、行政代办制、首席代表负责制,打造“发展无门槛、审批无关卡、服务无红灯”的最优投资环境。去年7月起,该县开展的“百名干部进百企,同心同行促发展”活动,县四大家领导和县直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企业调研座谈、走访问计,及时解决企业用电、用地、用工及资金等难题300余件,帮助百余家骨干企业减负保产。
环境优化,人气提升,项目聚集,该县“两绿两生”新型工业集群日益壮大。据统计,今年1月,该县完成工业总产值7.1亿元、增加值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26%,实现了工业经济首月“开门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