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站在上庸镇吉鱼村桃子垭集中安置点路口,眼前便是干净整洁宽敞的硬化入院村道,沿着村道前行,以坡屋顶、马头墙、粉白墙、朱红门、格子窗为特色的庸派安置房映入眼帘,屋后是绿树繁荫的山岚,屋前二十余米开外就是平静开阔的圣水湖和水上码头,在安置点院落中间还有供居民娱乐的休闲广场。村书记田优兵高兴地介绍,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每天下午六七点的时候,附近的村民都会来这里玩,老人们拉家常、妇女们跳广场舞、孩子们快乐地做游戏,非常热闹。
让安置点变美,让日子变富,让生活质量一天比一天更好——这是广大易地扶贫搬迁户的梦想,也是上庸镇全体镇村干部的目标。自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打响以来,上庸镇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安置点设计、环境美化等工作,严标准强管理,坚决守住绿水青山蓝天,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高标准规划建设。积极与县设计院保持沟通和联系,本着与自然环境相容相生的原则,配合深入各村实地勘察,综合山体、水土、交通、自然环境、产业配套、村组规划等多方面的因素,科学选择安置点位置,严格按照设计院设计的图纸,组合好户型,根据招投标程序,高标准选择施工队伍,高位推进安置点建房。同时兼顾村级卫生室、休闲广场、公厕、垃圾池等基础配套,为安置点群众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整洁靓丽、生活方便的居住环境。
高质量美化绿化。在各村安置点栽植紫薇、樟子松、花灌木等各类绿化苗木,涵养水土,合理划分各户菜园并加强管护。以巩固国家生态乡镇,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村(安置点)为目标,沿242国道、圣水湖库周、余家湾、西沟及保安一线,九华、吉鱼、磨滩等安置点周围全方位开展植树造林、补植补种,全年完成人工造林800余亩。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林特产业和民俗乡村游,吸收安置点易迁户参与800亩的林果基地建设,具体涵盖枇杷、石榴、樱桃、核桃等。
高效率宣传引导。以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为载体,广泛开展十晒十比十评活动,以村组安置点环境连片整治为抓手,分组分院召开群众会,组织群众学习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向群众宣传环境保护倡议,发动群众争创生态星。通过刷写宣传标语、发放环境保护公开信、书画展、“环保宣传周”、“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增强群众环保意识,并运用广播、公告等媒体手段,营造浓厚的环境保护宣传氛围,教导群众摒弃肆意而为的不良习惯。
高水平自我管理。建立由镇驻村干部、村组干部、专职保洁人员、公路养护人员、管片民警、卫生监督员六位一体的安置点“区长制(路长制)”管护机制,定期开展环境卫生管理巡察,及时纠正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扔乱堆、乱泼乱倒、乱挖乱占等不良生活习惯。坚持走群众路线,以实施三约(社会公约、十户联约、家庭自约)和“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为抓手,开展声势浩大的环境卫生大评比活动,带动安置点群众打好环境卫生保护攻坚战。召开群众大会对环境卫生优、劣的家庭分别进行授星、摘星并给予奖惩,放大群众荣辱廉耻观念,增强群众爱护环境的自我管理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到安置点美化靓化行动中来。(夏汉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