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市新闻
“十星文明户”创建模式解读①:执着坚守 “十星”点亮“满天星”
发布时间: 2013-04-16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竹山县“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模式系列解读①
执着坚守 “十星”点亮“满天星”
  编者按:文明催生新风,“十星”凝聚民心。20年来,竹山在探索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 让“十星”创建成为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新形势下,“十星”创建抓什么、怎么抓?如何在与时俱进中深化、在常创常新中升华?竹山20年的不懈探索、20年的生动实践,给我们带来了深刻启示,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经验。本报从今日起推出“竹山县‘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模式系列解读”:《执着坚守,“十星”点亮“满天星”》、《常创常新,“十星”捧出“幸福星”》、《积淀升华,“十星”孕育“文化星”》。敬请读者关注。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杜虎 杨超 特约记者方荣华 黄治荣

  十堰有三张享誉世界的名片: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名山秀水大人文,孕育了十堰古今交融的厚重文明。

  十堰南部的竹山县,是传说中的女娲补天地、人间桃花源。上庸古国在这里诞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上世纪90年代,竹山县启动“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点亮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之光。

  “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始于1993年,起源于竹山县麻家渡镇罗家坡村。这里曾被称为“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是竹山人心底的一道“伤痕”。

  竹山拥有世界70%的绿松石储量。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罗家坡村,被誉为“东方圣玉”的竹山绿松石从这里走向国际市场,让部分村民迅速走上了致富路。物质的富裕,却无法填补他们精神的空虚。精神荒芜导致道德滑坡,亲兄弟为争夺矿产而相残的悲剧曾在这里上演。

  面对农村经济转型的新形势、农民群众思想的新变化,如何帮助逐渐走向富裕的农民建设精神家园?

  反复探索,几经尝试,竹山终于找到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这一全新载体。“十星”创建,将千头万绪的农村工作梳理成“十颗星”,辅之以“十星级文明户”的优先招工、转干、入伍等激励政策,让农民在争星创星中争荣誉、受教育、强素质、得实惠。罗家坡村成为全县“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的“试验田”,一时间“家家争创十星户、个个争当文明人”,昔日的“精神乞丐村”一跃成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先进村”。

  “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被中央级媒体称为“来自基层的伟大创造”,被省内专家誉为“欠发达地区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竹山模式”。1996年,竹山县被中央文明委、中宣部确定为全国文明村镇建设示范点。同年11月,在武汉召开的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要求在全国推广竹山经验。竹山始终牢记重托、不辱使命,坚定创建信心和决心,在求实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十星”成为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上高高飘扬的一面旗帜。

  “一灯”点亮万家灯,十万农户追“十星”。“十星”创建迅速在全县推广,争创“十星级文明户”成为该县广大农民的共同追求。

  过去的“伤痕”,让竹山人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十星”创建成果。20年来,竹山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换了六届,乡镇领导班子换了一任又一任,村级两委干部更不知道换了多少茬。面对各地你追我赶学创“十星”的新态势,竹山县顺应农民的新期盼与农村发展的新要求,始终以与时俱进的品格、守护旗帜的使命,坚持“十星”创建创新不动摇。

  “十星”创建指挥部是竹山独有而无编制的“常设机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县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成为全县“十星”创建的司令部和智囊团;全县17个乡镇、254个村也成立了相应机构,用抓产业的手段抓创建,用创事业的精神抓创新,让“十星”创建活动不因任何杂音所干扰,不因任何理由而停滞。竹山建立设星、创星、评星、授星、用星等完善的制度体系,让“十星”创建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把“十星”创建考评与年度经济目标考核挂钩,在各类评先表彰中实行“一票否决”,为农户争创“十星”提供强大的外力支持与制度保障。

  竹山始终坚持“群众主体、村组主抓、乡镇主管、部门主帮、县级主导”的“五位一体”创建格局,由评星协会等群众组织负责“十星”创建考评,让“十星”创建没有一个局外人、没有一个旁观者,使“十星”创建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出台相应激励机制,让“十星”创建始终施惠于民。

  惟有农民积极参与,“十星”创建方能持久。今年66岁的罗家坡村民张永刚,是“十星”创建的亲历者和见证者。20年前,张永刚是罗家坡村委会主任,带领村民探索实践“十星”创建。20年过去了,如今他身患高血压,却依然坚守“十星”创建,义务担任村“十星级文明户”评星协会理事、农民道德讲堂主讲人、农民艺术团团长。“排练‘十星’节目,宣讲‘十星’知识,采写‘十星’故事,是我多年来的主要工作。一句话,每天不为‘十星’做点啥,总感到心里缺点啥。”张永刚朴实的话语,透露出竹山农民追星创星的激情。

  20年,是几代人的共同记忆:孩童长大成人,青年步入中年,中年人已渐渐变老;20年,历经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革,农民争星创星热情不减,“十星”创建“星”火相传……正是千千万万像张永刚一样的追“星”族,点亮了竹山满天“星”光。

  20年,变的是物质条件,不变的是竹山人对文明的追求。曾几何时,搞活动成为开展工作的一种抓手,但有些活动仅仅流于形式,有些活动只是昙花一现,有些活动甚至有始无终。然而,竹山“十星”创建一棒接着一棒传,全民参与不停歇,坚持不懈、与时俱进、常创常新。

  20年,竹山“十星”创建之所以深入持久,在于找准了增强群众荣誉感的关切点,找准了调动群众积极性的着力点,找准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点,使之成为广大群众争星创业的自觉行为;在于坚持以创为重、以评为辅,坚持以内容为主、以形式为辅,坚持以创促评、以评促创,使之成为真创实评的生动实践;在于不断丰富创建内容,不断提升创建标准,不断创新创建机制,使之成为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

  20年的坚守,竹山10万农户参与创建,6.3万农户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县城连续两届荣获全国、全省文明县城,一大批乡镇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省文明乡镇、全省卫生乡镇等殊荣。

  20年来,“十星”创建引起中央、省、市高度关注,竹山先后12次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会议并多次交流经验,全国各地纷纷组团到竹山考察学习“十星”创建;三任中宣部部长先后对竹山坚持不懈、与时俱进深化“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对“十星”创建促进农村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积极作用给予高度评价,要求总结推广竹山做法与经验,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去年,省委书记李鸿忠批示:“在全省推广竹山经验,收‘墙里开花满园红’之效”;市委书记周霁也作出批示,要求全市推广竹山经验。

  省委、市委高度重视“十星”创建工作,全省在“百镇千村”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全域推广竹山经验,新一轮“三万”活动把“洁家园、创‘十星’、建新村”作为活动主题,推动“十星”创建向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拓展;十堰市把“十星”创建作为外修生态、内修人文,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在五县一市两区特别是在竹房城镇带、汉江生态经济带全面开展“十星级文明新村、十星级文明户、十星级党员”等系列创建活动,致力把整个十堰市打造成为星光灿烂的“十星高地”。

  20年,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从罗家坡村的星星之火到竹山大地的“星”光满天,再从武当汉水走向神州大地,“十星”创建活动在中央、省、市的悉心呵护下,在竹山县47万人民的执著坚守中,书写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崭新篇章。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