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日报特约记者 范珉 黄治荣 方荣华
从竹山县城关镇驱车东行12公里,便进入建设中的文峰乡新集镇。一条崭新宽阔的街道两旁绿树依偎,一幢幢庸派风格楼房拔地而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态文明的集镇雏形初现。
两年前,沿305省道、竹房城镇带上的文峰乡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坐落在山梁上的老集镇只能依山傍路而走,房屋顺坡就势而建。一条不足200米的狭窄街道、不足千人的常住人口,就是老集镇的全部内容,多年未曾改变。
“集镇发展滞后,导致辐射聚集功能削弱。”文峰乡党委书记向晶晶说,“停水、停电两大问题,困扰群众多年;因缺少平地,10多家乡直单位无法改建、迁建,办公用房破旧,设施陈旧落后。”
面对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拓展集镇发展空间、完善集镇功能、提升人口承载能力成为文峰乡转型升级当务之急。
竹山县委、县政府在多次调研和集思广益后,确定了文峰乡新集镇建设方案:全面改造升级老集镇,将不足20亩的集镇“扩容”至193亩;完善配套设施,建成人口容量3000人以上的环境优美、功能完备的新集镇。
去年4月,文峰乡启动新集镇改造工程,共整合土地整治、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等资金近2000万元,投入场平及配套设施建设。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去年冬,场平竣工以来,文峰乡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成2000多米污水管网铺设、1000多米路面硬化、街道绿化及太阳能路灯安装;新建一座可供3000多人饮水的水厂,安装4台60千伏安变压器,新架设两条供电线路,让集镇告别停水停电。“干旱季节不用去10公里外拉水了,用电高峰期不再停电了!”在集镇住了50多年的艾全山由衷感到高兴。
有了发展空间,一幢幢新楼在文峰乡拔地而起。投资235万元的乡卫生院综合大楼竣工后,将新增门诊、住院和办公用房1187平方米。“如今住在集镇上,生活不比县城差!”目睹集镇的变化,群众欣喜地说。
集镇功能逐步完善,吸引周边人口迁居。按照统一规划、六户联建方式,文峰乡为前100名迁建户免费提供宅基地。可容纳800户群众的新集镇,已有塘湾、迎东等4个村119户建起庸派新居。
集镇建设聚集了人气,也汇集了商气。眼下,台商林信宏投资1000万元的竹剑加工厂、襄阳客商秦健武投资2000万元的商贸城建设如火如荼。
从竹山县城关镇驱车东行12公里,便进入建设中的文峰乡新集镇。一条崭新宽阔的街道两旁绿树依偎,一幢幢庸派风格楼房拔地而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态文明的集镇雏形初现。
两年前,沿305省道、竹房城镇带上的文峰乡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坐落在山梁上的老集镇只能依山傍路而走,房屋顺坡就势而建。一条不足200米的狭窄街道、不足千人的常住人口,就是老集镇的全部内容,多年未曾改变。
“集镇发展滞后,导致辐射聚集功能削弱。”文峰乡党委书记向晶晶说,“停水、停电两大问题,困扰群众多年;因缺少平地,10多家乡直单位无法改建、迁建,办公用房破旧,设施陈旧落后。”
面对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拓展集镇发展空间、完善集镇功能、提升人口承载能力成为文峰乡转型升级当务之急。
竹山县委、县政府在多次调研和集思广益后,确定了文峰乡新集镇建设方案:全面改造升级老集镇,将不足20亩的集镇“扩容”至193亩;完善配套设施,建成人口容量3000人以上的环境优美、功能完备的新集镇。
去年4月,文峰乡启动新集镇改造工程,共整合土地整治、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等资金近2000万元,投入场平及配套设施建设。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去年冬,场平竣工以来,文峰乡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成2000多米污水管网铺设、1000多米路面硬化、街道绿化及太阳能路灯安装;新建一座可供3000多人饮水的水厂,安装4台60千伏安变压器,新架设两条供电线路,让集镇告别停水停电。“干旱季节不用去10公里外拉水了,用电高峰期不再停电了!”在集镇住了50多年的艾全山由衷感到高兴。
有了发展空间,一幢幢新楼在文峰乡拔地而起。投资235万元的乡卫生院综合大楼竣工后,将新增门诊、住院和办公用房1187平方米。“如今住在集镇上,生活不比县城差!”目睹集镇的变化,群众欣喜地说。
集镇功能逐步完善,吸引周边人口迁居。按照统一规划、六户联建方式,文峰乡为前100名迁建户免费提供宅基地。可容纳800户群众的新集镇,已有塘湾、迎东等4个村119户建起庸派新居。
集镇建设聚集了人气,也汇集了商气。眼下,台商林信宏投资1000万元的竹剑加工厂、襄阳客商秦健武投资2000万元的商贸城建设如火如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