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市新闻
十堰“外修生态内修人文”实现绿色崛起
发布时间: 2013-08-13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转型发展打造生态强市
——十堰市“外修生态内修人文”努力实现绿色崛起
十堰日报 记者 彭飞
  “这里的景色太美了,真不敢相信这里是工业园区。”8月9日,在十堰工业新区发展大道附近的汽车主题花园旁,几位来十堰旅游的外地客人情不自禁地拿起相机拍照留念,花园式的工业园区让他们赞不绝口。
  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如今的十堰工业新区,处处是鲜花、草坪、绿树,道路两边的景观树和绿化带,将园区内的企业厂房与马路“串联”起来,把工业新区点缀得五彩缤纷。
  把园区当景区建,把工厂当花园建,这是十堰近年来始终秉承的生态工业发展理念。以绿色环保为标准,十堰不仅重视工业园区的“外在美”,更重视工业项目的环保达标。在引进重大项目时,严格实行环保、发改、国土资源、招商等部门联合会审制度,对有污染的项目坚决说“不”,真正实现工业文明与山水自然的有机融合、和谐发展。
  生态工业大兴的同时,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十堰经济社会发展中正在自觉形成。
  市委书记周霁多次强调:“对十堰而言,抓生态环保,就是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是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就是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市长张维国也指出:“生态建设并不是十堰发展的制约,而是十堰发展的前提,抓生态建设就是抓发展。”
  近年来,十堰肩负“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神圣使命,以“四城联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始终坚持“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绿色崛起,走出一条十堰发展的特色之路。
  竹房城镇带上,生态村镇一线串珠;汉江生态经济带上,特色产业一镇一品,绿色崛起的强劲势头为“一核多支点”发展格局注入了强大活力。
  丹江口市围绕生态优化、发展提速、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四大目标,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山水文旅示范区和特色产业引领区,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强基固本;郧县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把城镇当城市建、农村当社区建,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大力建设十堰生态滨江新区;房县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经济”日益繁荣,成为该县进位赶超、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引擎;郧西县大力培植生态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科技创新型工业企业,走绿色、低碳、高效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域加速推进,让十堰大地如沐春风,生机勃勃。
  如今,武当道茶、房县黄酒、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十堰生物医药产业园、潘口水电站等一批绿色产业正日益成长为十堰新的经济增长点;东风公司与沃尔沃成功牵手,十堰市汽车产业迎来二次腾飞的黄金发展期。
  与此同时,十堰创卫取得成功,“三违”(违法用地、违法开山、违法建设)整治成效显著,植树造林成果斐然,5条河流治理(神定河、犟河、泗河、官山河、剑河)扎实推进,创模工作进展顺利,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有序推进。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十堰市森林面积达1843万亩,居全省市州首位,城区森林覆盖率达56%,名列全省第三,城区绿化率达45%;汉江干流十堰段、丹江口水库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国家地表水II类标准,1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47天……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新型绿色产业快速崛起,传统汽配产业加速升级,经济结构日趋优化,十堰步入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守住青山绿水,做好山水文章;加强生态建设,实现绿色跨越;强化人文支撑,提升城市魅力……时下,十堰正在“外修生态、内修人文”中奋力打造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一座更加宜人、宜旅、宜居、宜业的生态强市呈现在世人面前!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