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两岸
“创业启示录”之二 谌德全:秦岭淘黄金
发布时间: 2007-10-31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策划组稿:方显春 夏行武 李文治  摄影撰文:叶永森 王素冰

  人物档案:谌德全,男,1974年出生于擂鼓镇姜西村,现为河南省灵宝市金凯矿山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带有员工1200余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曾视为命根儿的土地,远离曾经日夜厮守的村落和熟悉的农事,纷纷外出打工。于是,数以亿计的中国农民掀起的“民工潮”,便成了上世纪最后十多年至今的一道奇特风景。谌德全就是这股“民工潮”里的一分子。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踏上打工之路,近二十年来,他凭着竹山人的质朴、勤劳、诚信和精明,从一名打工仔逐步当上打工仔的老板,在异地他乡河南省灵宝市注册成立了金凯矿山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拥有资产千万的企业总经理。他富不忘本,致富不忘家乡,带领乡民在自己企业打工致富,因此赢得了家乡民众的信任,2006年被推选为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30个鸡蛋的故事
  1988年,因父亲双目失明、母亲体弱多病,家境贫寒无力支付学费,年仅14岁的谌德全勉强读完小学,就不得不辍学接过父亲手里的牛鞭在家放牛。枯燥的放牛生活,难以束缚年幼贪玩的童心,一天放牛时,他家的牛把别人家亩把地的玉米苗吃了个精光。懵懂无知的他生怕此事会让他坐牢,决定外逃出走。他把母亲准备孵鸡仔的30个鸡蛋偷偷拿走,加上平时放牛拾到墓地别人祭祖的硬币,带着这一共才凑到的7元5角钱,踏上外出打工之路。
  花了五角钱乘车来到竹山县城,他打算投奔十堰的亲戚。在县客运站看到一伙“套铅笔”的人,不知是骗局的他,好奇地投入其中,结果身上仅剩的7块钱被那伙人骗光。无奈之下,他找到城关桥东的亲戚借了5块钱,购买车票到十堰后己身无分文。从未到过十堰的谌德全,四门天黑,也不知道亲戚住在啥地方。饥饿难耐的他,听说西瓜能生吃,便找到莱市场看有没卖剩下的西瓜填下肚子。在朦胧的灯光下,他看到半块青东西捡起就啃,指望是西瓜,原来是半块青南瓜,饥不择食的他便生吃了这半块青南瓜。就这样,他白天寻找亲戚,饿了捡西瓜皮充饥,夜晚睡在火车站冰冷的水泥地上,直到第四天才找到亲戚家。
  亲戚托人介绍,给他在一沙石场找了份给车上沙石料的苦力活,一个月下来仅挣得到50元的工钱。年幼矮小的谌德全,天天承受着成年人一样的重体力,那尚未发育健全的肌体,硬是在这种环境里苦苦煎熬了三年。即便如此,还时常遭受老板和别人的白眼、冷落,而更多的是对亲人的思念。三年里他没回过一次家,时常因思念父母暗自落泪。就是在这样没有亲情、毫无温暖的环境里,他承受着不是这个年龄所能承受的肉体和精神的折磨。深知穷人娃儿应早当家的他,始终坚守着定要混出个人样来再见家中父老的信念。这三年的打工磨砺,虽没挣到多少钱,但他从中逐步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要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和智慧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现状。
捡矿石出身的老总
  1991年,不满17岁的他只身跑到四川,在一位浙江老板手下做修路工。这样一干又是两年,到1992年他省吃俭用已有了4万元的打工积攒。在这两年打工期间,他的勤劳,为人诚恳和处事机敏的品德,得到了浙江老板的赏识。1993年,他从这位老板那里转包了一小段修路工程,带着自家两个哥哥和家乡组织的10多名民工第一次当上了“小老板”。一年下来,支付民工工资后,净赚了5万元,赚到了打工六年来的第一桶金。不料,带去的两个民工因为冒领了别人的工程款受到法律追究,他钱还没有揣热又倾其所有的打工收入替老乡“消灾”。这场意外的变故又让他成了穷光蛋。
  1995年,在左邻右舍的资助下,他凑了1000元的路费,又来到享有“国家重点金银生产基地”之称的河南省灵宝市。当到达目的地时,遇上一个让其看矿石的人,他好心帮忙反倒被骗去了身上仅剩的400元钱。无奈,他替别人抬了四天“碾子”来解决生存问题。在抬“碾子”过程中,他发现许多外地人捡矿主废弃的矿石卖,于是他也试试看,没想到一天下来也能挣个百儿八十的。开始他只是捡卖原矿石,后来他发现原矿石碾碎粗加工后,价格能翻几番,就租了台碾子机械,白天捡矿石,晚上碾碎卖。就这样一年下来,他净挣了8万元。
  多年的打工经历,谌德全不再是那个瘦弱而又无知的童工了,他己成为一位善于捕捉市场信息、敢于抓住一切机会的商人。一年的捡矿石经历,让他发现巨大商机。1996年,他倾其捡矿石的8万元积蓄,在一家金矿买下了一个洞口开采权。这年一核算,仅保本分文没赚,但却积累了矿产开采技术和管理经验,坚定了他干这一行的信心。第二年,他在朋友的担保下贷款100万元,大胆买下3个洞口开采权。这一年,他日夜守在山上、蹲在洞子里,精心管理,苦心经营,当年一举实现净收入190万元,不仅还清了所有贷款,还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实现了他人生的重大转机。此后的十年,他一路顺风,实施滚动发展壮大策略,相继拥有9个洞口的开采权,并注册成立了金凯矿山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年产值5000多万元,上缴国家税收近300万元。
  事业发展壮大后,谌德全不满足于矿产开采和粗加工生产的现状,谋划着走精品战略的新路子。2006年,他与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灵宝市金城黄金珠宝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成立了以研发为主导的新型黄金珠宝礼品销售公司,相继开发生产了函谷关系列金条、紫气东来绿色纯银离子保健杯、金城典藏艺雕工艺品、金石林金矿石标本工艺品等金银系列产品,仅2007上半年,公司产值已过6000万元,成为金城黄金第一家。谌德全也由一个打工仔,逐步成长为一位集矿石开采、加工生产、精品研发销售的现代大企老总。
一亩玉米苗的情结
  己致富了的谌德全,每当回忆小时候放牛时牛吃了别人家玉米苗这件往事,就激动地讲:“当年人家不仅没有找我家的麻烦,还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让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再富有不能忘本,不能忘了乡亲们的情啊!”
  谌德全始终认为创业成功固然是个人拼搏努力的结果,但个人的创业业绩与党的富民爱民政策是分不开的。近几年,他在打理好河南灵宝金矿的事务后,总是隔三差五地回到曾经养育了他的家乡擂鼓,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增进与家乡人民的感情,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反哺家乡。2006年,谌德全分别向擂鼓镇政府、姜西村、烟墩梓村无偿捐资30万元用于解决镇村基础事业建设。同年底,他在走访村民时,看到一些困难群众连过年肉都没有,主动找到擂鼓镇捐资10万元,让政府安排解决困难群众生活。没读过多少书的谌德全,深知知识能改变人生、改变贫穷的道理,几年来,他先后资助家乡10多名困难儿童重返校园。这些慷慨援助之举,诠释了谌德全富而思进、致富不忘本的拳拳之心。
  “当上人大代表意味着责任更重了,要让家乡人安全到我这儿打工,帮带更多的乡亲打工挣钱致富。”这是谌德全在谈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时的诺言。近几年,谌德全采取包车接、包车送、包吃住的办法,帮带乡民们在自己企业打工致富。每年年初和年末是他最忙碌的,组织家乡民工,联系包车护送民工,这一切都是他亲力亲为。擂鼓镇烟墩梓村的龚国松说:“当年我外出打工连车费都筹不到,是谌代表包车接包车送包吃住,才让我走上了打工致富路,每年都有近10万元的打工收入。”何止一个龚国松是他帮带致富的受益者,在谌德全公司里,吸纳有竹山籍民工800余人,仅擂鼓镇务工的乡邻就达300多人,最低年收入都在2.5万元以上,有3 人资产已达100万元,10余人资产已达50万元以上,仅去年从他公司带回竹山的打工收入就达2500多万元,今年可带回竹山打工收入4500多万元。谌德全把一个个村民从落后的农村带出去,诚心诚意地带领着乡邻们脱贫致富,用行动赢得了乡亲们的拥护和信任。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万般磨砺,秦岭淘金,谌德全淘出了一片金灿灿的事业;不忘故土,情系家乡,他向家乡人民献出了一颗金子般的赤心。

 
采访札记:富了不忘根

  在本次采访活动中,每位外出创业的老板对家乡的眷念深情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秦岭开金矿的谌德全,只要有竹山老乡去找他,他总是尽力帮忙,慷慨解囊,当刚听说家乡的福利院建设缺资金时,立刻捐出25万元。平顶山下的方大环说,关键时刻没有老乡的两袋面条和100元钱,就没有他后来的发展。因此,带领更多的家乡人赚更多的钱,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上海创业的谢伟,每年大约有一半的时间在为老乡们维权,年均参与调解劳务纠纷50多次。他把这样做的原因解释得很简单:“出门在外,家乡的建设帮不忙,为外出的老乡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也算为家乡作了贡献。不管走到天南海北,我的祖坟都在田家坝,我的根在堵河!”
  对家乡的眷念是一种健康的感恩情结。每个人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都离不开故乡的哺育,都离不乡亲的帮助。俗话说,树高千尺忘不了根。众老板以一颗颗感恩的心积极回报家乡、惠泽乡邻的行为,必将成为更多立志创业者前进的动力,激励更多的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