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两岸
2007表情:跨越拐点
发布时间: 2008-01-30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张华魁
  在2007岁末、2008年初相继召开的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两会”等多个公开场合,县委书记書記讲话中不止一次用到拐点这个词。 
    有人说,2007,是竹山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此话毫不为过。
    2007年的竹山经济,的确值得大书特书:大开放大开发成为现实,跨越式发展成为现实。
    2007年之对于竹山的意义,不亚于1997年对于中国的意义——潘口电站,这个建国以来我县投资额最大、带动力最强、影响最为深远的富民强县龙头项目,他的核准和开工兴建,使我县水电开发实现了由堵河支流到干流的战略性转移,也使我县重点项目建设一举实现由中小型到大中型的历史性跨越,作为一个显著的标志,宣告竹山跨越了发展的拐点,从此将进入大投资、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时期。
    竹山人有充足的自信,因为有同样充足的理由自信:
  县长沈学强在谈到2008年工作思路时指出:“我们面临的最大机遇,就是潘口水电站全面开工建设带来的巨大投资机遇,当年10亿元以上的建设投资不仅可以拉动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而且将带来消费和就业规模的扩大,推动扶贫开发和产业升级。”
    潘口电站开工建设,三年零八个月的建设期间,静态投资为43.97亿元,这意味着每天将有330万的资金被注入,超大的投资强度将全面带动竹山腾飞。

  潘口电站:跨越式发展的超级引擎

  翻阅2007年的各种文件、报告,乃至国家、省市关于竹山的报道,潘口电站成为关键词、高频词,作为竹山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第一个全省重点工程,以其40多亿元的大手笔投资、一坝一库和51万千瓦装机的大体量,成为牵动竹山今后五至十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高速发展的发动机。
  另一方面, 潘口电站的开工,拉开了堵河流域第三次水电开发高潮,堵河流域的梯级水电开发不仅在竹山,还关联到竹溪和房县,会给鄂西北贫困山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巨大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潘口电站的开工,也标志着我县建设生态水电大县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完成的主要经济指标已现端倪:完成现价生产总值19.65亿元,增长21.2%;财政收入13333万元,增长2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亿元,达到10.8亿元,增长3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亿元,增长18.5%;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8亿元,增长42.8%。其中,虽然潘口水电站10月28日才全面开工建设,但辅助工程等3月份就已开始,当年完成工程投资2亿元,直接提高了几大主要经济数据。与此同时,贯穿县域全境的襄天高速南通道方案得到交通部批准,堵河二桥如期开工,龙背湾、小漩水电站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还有28个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省、市投资计划。全年开工在建投资额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50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成为拉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招商引资: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手

  2007年,我县工业经济实现销售收入14.4亿元、增加值5.06亿元,分别增长27.4%和21.2%,实现税金5000万元,一路飘红,可圈可点,略述以详:
  规模企业迅速壮大。规模以上企业比上年净增8家,是历年来新增规模企业数量最多的一年,而且企业运行质量提高较快——水电能源、矿产开发、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利税3200万元,占全县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74.1%和76.5%。
  工业园区建设加速。完成了城关工业园道路硬化和设施配套、宝丰工业园“一纵两横”道路建设等工程,新增工业用地380亩,新增入园企业8家,初步构建了新型工业集约集成发展的崭新平台。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实施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项目27个,完成技改投资9500万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工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招商引资硕果累累。成功举办了中国·竹山07女娲文化旅游节,组织经贸招商团队赴港、赴东南沿海地区招商引资,引进县外境内投资项目80个,实际到位资金6.8亿元,同比增长43%;引进外资项目2个,直接利用外资266万美元,京能集团、华银集团等一批大企业进入竹山投资兴业,大批打工之星回乡创业,新的产业和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争取中央外贸发展基金221万元,新增自营出口企业2家,实现自营出口创汇255万美元。  

  特色产业:富民强县求双赢

  茶叶、宝石、烟叶、林特和打工经济等特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带动了更多的农民增收,也提供了更多的税收。农民人均纯收入2395元,净增31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3%,其中大部分收入、特别是现金收入来自特色产业。
特色产业基地扩大。大力培植以茶叶、林特、烟叶、蔬菜等为主的特色产业,新增基地3万亩,基地总面积达到63万亩。
农村市场主体增加。新建了圣水茶场九里岗加工中心,新上了宝丰泡菜加工项目,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6家,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68个,培植农村超市、农资放心店、农产品经纪人196个,新增农村经济示范户1962户,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劳务经济再创新高。外出务工人数达到9.53万人,劳务收入突破6亿元;外派劳务292人,实现收入145万美元。
  绿茶宝石叫响荆楚。圣水牌茶叶、女娲补天牌绿松石两大产品荣获“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产品畅销国内外。

  财政经济:良性互动后劲足

  2007年财政收入再攀新高,在2006年我县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增幅居全市四个同类贫困县之首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3333万元,占年初预算12700万元的105%,同比增长20.6%,增长幅度高出省定5.6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666万元,占年初预算7000万元的109.5%,同比增长21.9%。财政总收入,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均处我市同类县(市)第二名,财政实力进一步壮大。
  伴随收入数量增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8%,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地方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61。6%,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
  正如县财政局局长华新宇所言,财政是经济的综合反映,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得益于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和结构的优化,而积极整合运用财税政策,加大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则进一步壮大了支柱产业,为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从三次产业结构看,二三产业分别提高了0.5、0.1个百分点;从纳税集中度看,全县纳税额达到1万元以上的纳税户达294户,比上年增加了89户,100万元以上的纳税大户达18户,同比增加了5户,纳税大户实现税收收入占到财政总收入的63.1%。这些数据充分证明,我县经济总量的增加和结构的优化,直接促进了财政收入质量的提高。
  与此同时,各项财政支农支工资金和财政税收、财政贴息、财政补贴等惠民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加大了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和广度,促进了中小企业和农业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促进了农业、工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小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60%,上缴税金年均增长15%,占全县财政收入的60%以上,成为对经济块头扩大和财政增收贡献最大的主力军团。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