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的生活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当我们满含泪花,从电视荧屏上观看着一个个抗震救灾的感人画面时,你可曾知道,这其中也活跃着竹山人的身影?县中医骨科医生、我省首批赴川救灾志愿者徐少群就是其中的一位。5月29日,记者在中医院采访了刚刚从灾区赶回的徐少群医生。
只身进川
地震发生时,36岁的徐少群正在郧阳医学院脱产学习。看着一个个震憾人心的灾难画面,正学着外科骨科专业的他,再也坐不住了,他决定以志愿者的身份,冒险赴灾区,以自己的骨科专业技术,为苦难中的人们作出自己的贡献。
受地震的影响,从东南开往成都的火车一连停发了好几天。只到5月16日,进川的火车才开始重发。为了保证外地的灾区人民及时返乡,在十堰火车站根本买不到进川的车票。当工作人员得知他是赴灾区的志愿者时,顿时肃然起敬。几经周折,下午5时,在车站员工的帮助下,他终于坐上了从上海发往成都的列车。
火车上,全是焦急而忧郁的脸庞
一上火车,他就感觉到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车上的人们,一个个坐卧不安,焦急、痛苦的气息弥漫着整个列车。原来,车上绝大多数人都是返乡的灾区人,由于通信中断,大家都急切地盼望着来自家乡的消息。
住在他邻铺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她的儿子正在汶川县医院实习。一天来,她一直不吃不喝,不言不语,精神几乎崩溃。第二天早上,一个手机短信让她喜极而泣,兴奋得几乎从走廊里跳了起来。原来,她儿子得救了。
老师傅怎么也不肯收他的车费
因为给军列让道,客车走走停停。进入四川过隧道时为避免剧烈震动,火车缓慢滑行,原本13个小时的车程,却整整坐了一天一夜。17日下午6时,徐少群从成都北站下车。路上,他听说所有的志愿者必须到四川团省委报到登记,于是搭出租车前往。开车的老师傅听说他是湖北来的志愿者,怎么也不肯收他的车费。
深夜的暴雨中,他体验了一次强烈的余震
团省委报名点空地上挤满了成都各高校学生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约2万人,大家都纷纷要求到救灾第一线,但因交通不畅及安全原因,组织者要求听从指挥,统一安排,并要求各自准备2天的干粮、饮用水、雨鞋及雨伞之类,等电话随时出发。
第二天,徐少群和来自湖南、广东、上海等地的12名志愿者组成“我们在一起”小分队,开始开展活动。首先被安排到距体育场4公里以外的绵竹市人民医院。进入市区,看到昔日车水马龙有“小成都”之称的绵竹城区显得很萧条,街道上已没有公交车,除了少数值勤人员,基本看不到市民来往,街道两旁政府机关、学校、商场、企业等建筑不同程度坍塌、损毁,随处可见墙体开裂,门窗歪斜,屋顶和楼梯坍塌,有的平房则完全倒塌。只有五颜六色的大大小小帐篷和车辆布满建筑空地、广场、学校操场,地上一个个简易的炉灶升起袅袅炊烟。
志愿者的到来深受灾区群众欢迎,中午每人发了一碗大碗面和一瓶矿泉水,刚吃完,就来了一辆满载药品的大卡车,大伙连忙帮忙搬运,中午到晚上12时我们共搬运了五大卡车救援物资,大家都累的腰酸背疼。晚上大家合衣睡在睡袋里。刚要睡着,1点左右外边雷电大作、风雨交加,瓢泼大雨直泻铁皮屋顶,巨大响声难以入睡。然而雨刚停半小时,地面一阵剧烈震动,把他们从睡梦中惊醒,不知谁叫了一声:“地震了,快跑!”大家一下子从地上弹起。摇晃停止了,大家议论着可能发生了余震,不过因为住在空旷场地上搭建的抗震棚里,也就放下心来。
接回首批伤员10余人
5月18日,徐少群和小分队一起随救护车来到20余里外的玉泉镇停机坪接护伤员,(其实是一块由两个足球场大小的河滩草坪)。不一会儿,远方飞来3架直升机,轰鸣着从天而降,刚停稳,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拿着担架冲向巨大旋风的直升机翼下抢运伤员和灾民,同时军人抱着矿泉水、食品及棉被送到直升机上。他跟随宜昌一救护车接到两个灾民和一个伤员,听说他们是汉旺深山里的人,地震震塌了村庄里所有房屋,所有的道路不见了,灾民们爬了5、6天就着瓦砾里扒出来的生米和山泉度日,一路上看到原本青山秀水的汉旺、清坪镇成了石头城,到处是残垣断壁,有的两山合为一座,一个完整的小村庄被完全挤压进了岩石里;有的一山劈为两半,河水被堵形成湖泊。一上午他们忘记了劳累,连跑了三趟,共接回了灾民和病人10余个。
当上临时医疗小组长
受伤的病人越来越多,多为骨伤病人。当听说徐少群学的是骨科专业且有长期的临床经验时,当地救灾指挥部立刻临时任命为他为医疗小组长。他负责的小组的5名成员,两名护士,一名医生和一个司机。一上午,他们共进行骨折复位石膏外固定10余例,伤口换药包扎20余例,还有两例需要手术的病人,本来准备下午手术,但中午接到紧急通知,因简易手术室条件差,且华西医院近几天手术伤口相继出现气性坏疽50余例,通知要求医疗救治点停止一切手术,需手术病人必须转运条件好的大医院。5月20中午,徐少群将相关事宜交给下一批来自山东的医疗志愿者,圆满完成4天的志愿者工作,免费乘车返回成都。
身价百万的女老板给他当助手
在抗灾救人的过程,大家都忙于工作,彼此只知道籍贯或姓氏。直到分别时,志愿者们纷纷留下通讯地址,才知道各自在生活中的身份。在徐少群的救援小组中,有位姓胡的护士,工作特别卖力,临别通过名片才知道,她原来是成都市的一位建筑建材的女老板,公司做得很不错,资产已达好几百万,她说,到灾区来做志原者,主要是要用实际行动奉献一片爱心;给他们开车的“司机”,原来是海南一家外资企业的业务主管,专程驾车从海南赶到四川抗灾救人。徐少群说,抗震救灾中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都深深打动着他,让他终身难忘。这些平凡的人和事告诉人们,什么是患难见真情,什么是民族凝聚力。这次难忘的抗震救灾,将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王素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