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两岸
“社区共管”让堵河源头添异彩
发布时间: 2008-05-12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5月初,一位省林业专家在堵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考察时发现,保护区内生物呈现出多样性,珙桐、红豆杉等国家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完好,并在该辖区找到被列为中国物种红色名录、高度极危的堵河源独有植物毛枝罗汉松;在保护区发现绝迹20多年的国家二级野生动物豺,金钱豹、金雕、林麝、红腹锦鸡等国家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也栖息在该地。林业专家对堵河源保护区管理局自2004年以来,把自然资源管理与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推行保护区与社区共管,为野生动植物创造更加和谐的发展环境的经验给予肯定。
  堵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秦巴山中,与神农架林区、重庆巫溪和竹溪县接壤,地域辽阔,如何管理这片“自然生态公园”?成为管理局多年探索的课题。2004年,该局在调研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了调动社区群众参与资源管理,推行社区共管,实现自然资源管理与社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并于当年初投入80多万元资金,全面启动了社区共管项目。
  变村民为管护员,携手保护自然公园。堵河源保护区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与所在乡镇签订《共管协议》,明确双方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的责任与义务。社区群众参与资源管理积极性大为提高。柳林乡村民组成的森林巡护队定期对村子周围的保护区山林进行巡护,并用简易的文字和图标做巡山记录,及时与管理局聘请的管护人员交流信息。保护区还在洪坪村和四方扒药材场开展了红豆杉人工繁殖项目,引导村民转变产业结构,逐步替代靠消耗资源换取短期经济效益的传统产业。同时,保护区管理局探索收购环节管理,召开研讨会总结推广经验。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促进区内群众在保护资源的同时获取相应的经济收入。
  破解自我发展难题,解决村民生存大计。在保护区试验区内的百里河村,举办了农作物种植技术培训和养殖技术培训,使村民掌握科学种、养殖技术,树立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观念;开展供水项目,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增加土地灌溉面积;帮助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木,引导群众种植杜仲、黄柏、厚朴、茶叶和推广粮食新品种。通过开展社区共管活动和新农村建设帮扶,该村户均薪材消耗从30立方米减到15立方米,户均收入净增加了1500元。村民自发组织巡护队每月巡山3次,创造了3年无重大偷猎和盗伐和森林火灾案件发生。村民还自愿将5000亩集体林进行封山育林。
  推行能源保护示范,减少对森林资源的依赖和压力。在保护区及周边社区推广节柴灶、沼气池、太阳能节水器、节能炉等节能项目,实施以胶管替代木饮水槽、铁丝网替代木栅栏、水泥桥替代木桥和用黑板石建盖的固定牛棚取代木棚等木材替代项目。这些能源项目可节约木材30%-50%。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实施,人均收入从2003年的1050元上升到现在的1528元,每户每年节约木材10立方米,节省劳力120个。 (苗东升 宋世杰)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