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
落实“两免一补”政策 创办人民满意教育
发布时间: 2005-12-21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既是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也是省政府的主要工作目标,更是县政府向人民承诺的七件实事之一。县委、县政府站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始终把这项工作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采取得力措施,把党和政府的关怀真正落实到贫困学生身上。2005年,经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审核下达我县春季“两免一补”指标是13388人(小学8190人,初中5133人,特校65人),秋季“两免一补”指标是13588人(小学6936人,初中6578人,特校65人),春季两季中央免费教科书专款136.6万元,省级财政免杂费专款236万元,县级财政安排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专款74万元。全县全年“两免一补”专款共计446.6万元,救助贫困家庭学生26976人。另外,市政府专项助学资金35.7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813人;募集社会各界助学资金60.2万元,资助学生3500人。2005年全年资助贫困家庭学生32289人,资助资金达542.31万元,所有专款全部落实到贫困家庭学生身上,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有效地巩固了“普九”成果,大大推进了义务教育的公正和公平。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确保三个到位
  一是认识到位。充分认识到落实“两免一补”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德政之举,是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为此,县委、县政府将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今年向全县人民承诺的七件实事之一,认真组织落实。
  二是领导到位。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以教育局、财政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两免一补”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是机构到位。县政府于2004年6月份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确定行政编制两名,负责全县贫困生资助工作。同时,各乡镇明确由分管后勤工作的副校长、乡镇财政所副所长担任贫困学生救助工作专管人员,建立起资助贫困学生的管理网络,保证了该项工作长期有效的开展。
  二、做好四个结合
  一是教育部门与财政部门紧密结合。在落实“两免一补”过程中,教育局与财政局既明确分工,又密切配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督办和通报工作进程。2005年先后召开六次“两免一补”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解决“两免一补”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确保“两免一补”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是摸底与公示相结合。为确保贫困生上报信息准确,严格调查摸底程序,其具体办法是:先由学生家长或其监护人填写救助申请表,贫困家庭学生人手一张,由教师深入村组农户进行家访摸底,并由村委会盖章,然后学校组织班主任、学生代表、家长代表(不少于10人)评审小组进行评选认定,最后在学校和学生居住所在地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公示无异议后,由财政所和学校共同签出意见,联合上报。凡是不符合救助条件的一律不准上报,确保贫困生上报准确无误,真正做到公正、公开、公平,阳光操作。
  三是“两免一补”与社会救助相结合。我县特困学生近2万人,省里下达的资助指标仅为13388人,尚有6000余人仍然相对贫困,受完九年义务教育难度较大。我们在落实好“两免一补”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救助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经常性助学活动,先后与省银财集团、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等15家单位和20个个体工商户建立长期稳定救助联系,并采取“一帮一”的方式救助贫困学生。我们先后在三台、大庙、竹坪、田家等地开办了4个春蕾班,有效弥补了政府资助的不足。
  四是“两免一补”与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相结合。“两免一补”有效保障了贫困家庭学生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扎实兑现“两免一补”资金,解决了老百姓的燃眉之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称道。特别是我县把贫困生资助工作与关爱女孩行动、关爱留守学生和关爱艾滋孤儿相结合,把“两免一补”工作作为民心工程来抓,社会反响良好。
  三、强化五项措施
  一是准确认定资助对象。按照中央和省有关文件要求,严格按照学生申请、教师家访、村委盖章、评审小组审查,联合公示,财政所和学校联合上报的程序进行操作。在认定过程中紧紧围绕认定的九大标准,逐一核查。然后依据贫困程度依次进行救助,严防出现工作失误和疏漏,凡财政供养人员和富裕家庭坚决排除救助范围之外。
  二是严把兑现标准。县财政局设立贫困学生救助资金专户,杜绝克扣、挪用、挤占、滞留现象。其运作程序是:省拨资金到位后,财政局在10个工作日之内将资金划拨到各乡镇信用社,然后进入乡镇财政所教育资金专户,由学校和财政所在资金到位5天内全部兑现到学生手中,并严格履行教师、学生、家长三签字手续。在兑现过程中进一步核查《资助证》与学生实际情况,确保万无一失。严格执行“两免一补”兑现标准,免杂费按照小学生70元/学期、初中生110元/学期执行,免费教科书按照国家科目实行据实结算清退,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按照每生100元/学期标准执行,坚决杜绝随意提高和降低标准。2005年秋季,凡享受“两免一补”学生均凭《资助证》免费入学,教材由新华书店免费提供,杂费全部免除,既减轻了学生家长的负担,又减少了先收后退的工作环节。
  三是严肃工作纪律。为确保按照标准全额把资金兑现到位,教育局和财政局联合下发了《竹山县“两免一补”资金发放办法》和《竹山县学生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及《严明“两免一补”工作纪律》等文件,对玩忽职守、不履行工作责任、弄虚作假造成工作被动,产生不良影响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目前社会反响良好。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档案管理。为使“两免一补”政策家喻户晓,真正把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县委宣传部、县财政局、县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两免一补”政策宣传》的文件,要求各学校采取召开学生大会,悬挂横幅、书写标语、开辟公示栏和公示墙等方式把政策宣传到位,把工作落到实处。另外,为加大群众知晓力度,县教育局和财政局联合印制“两免一补”工作手册1000余份,发放到每所学校、每个财政所、每个村委会,同时将省政府印制的《致全省广大学生家长一封公开信》分发到每位受助学生,并在各村委会和学校进行张贴。为使贫困生信息上报准确高效,县教育局专门培训了贫困生信息系统管理员,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各乡镇中心学校对发放了《资助证》的贫困生建立了电子档案,并定期检查,实行动态管理。县教育局结合实际,制定了“两免一补”工作档案管理目录,并下发各学校,确保有关档案准确无误。
  五是狠抓检查督办。为使我县贫困生资助工作按要求落实,2005年教育局和财政局共组织了四次专项检查,特别是对贫困生资金兑付、认定程序、公示情况、兑现标准、档案建设等进行认真检查,及时查缺补漏,确保“两免一补”工作顺利推进。在检查中,检查组对抽查的乡镇逐个入户核对,努力做到变群众上访为下访,将极个别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构建全县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
  为了确保全县贫困学生能够得到有效救助,顺利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县委、县政府以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为契机,着力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相结合的救助机制。一是建立了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资助联席会,由县教育局、财政局、民政局等10个政府部门组成成员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多方筹措资助资金。从2003年起,县财政划拨40万元,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捐助20万元,全县社会各界捐资40万元,共100万元启动资金由县教育局专户储存,作为资助贫困学生就学的专项资金。二是县政府将特殊教育的学生纳入社会低保范畴,长期予以资助,并建立优秀高中特困生助学金制度,确保特困优秀高中生进入大学升造。三是中小学校不断规范学校资助行为,继续坚持对贫困学生实施“减、免、缓、抵、捐、帮”六字方针,有效保证了贫困学生的顺利入学。四是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广泛开展贫困学生救助活动,先后设立崔学礼奖学金、明德奖学金、全德奖学金、丁英国奖学金等四个扶贫助学基金会。今年以来累计募集资助资金60余万元,解决了3500余名贫困学生上学难问题。(黄朝生)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