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堵河文苑
武陵河畔的老兵新传
发布时间: 2012-06-28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陈德明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工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莫说我们家乡苦,夜明宝珠土里埋,只要汗水勤灌溉,幸福花儿遍地开。”这是国产优秀电影故事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主题歌《幸福不会从天降》的歌词。60年代初期乃至相当长的时期,只要人们听到这首富有哲理、催人奋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歌曲,高占武高山创业的镜头便展现在眼前。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这部影片表现的是:复员退伍军人高占武回到家乡后,励志改变故乡的贫穷落后面貌,带领孔淑珍等农村青年冲破各种阻力,克服各种困难,以愚公移山的大无畏精神打响了治山、治水,兴修电站的战斗。不仅为家乡引来了幸福水,而且为乡亲们找到了向往已久的“夜明宝珠”。回乡第一战为家乡巨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高占武与孔淑珍二位有志青年也在劳动中收获了爱情。
  半个世纪过去了,新一代高占武又闪亮登场——他就是十堰市竹山县官渡镇的复员退伍军人陈俊。

   参军报国

  陈俊自幼出生在风景秀丽的武陵河畔,父亲陈緖美是一个具有多年党龄的老复员退伍军人,由于父亲的言传身教,陈俊从小立志:效法父亲,参军报国!
  有志者事竟成。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来竹山征兵,陈俊如鱼得水,高兴极了!他连夜写好志愿书,参军报名。恰好接兵部队的首长一眼就看中了这个风华正茂、身强力壮、一表人才的陈俊,经过过五关斩六将,他如愿以偿,光荣入伍。服役期间,他牢记党的教导,执行军人职责,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吃苦耐劳、敢打敢冲,在军事训练、军民共建、抗洪救灾等活动中表现出一个解放军战士听党指挥,拥政爱民,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九九九年湛河发了大洪水,当他看到有人掉到河里,他奋不顾身地跳进浪花飞溅、吼声震天的洪水中拼命抢救遇险人。由于他勇于牺牲、舍己救人,两名少年儿童、一位古稀老人、一个人民警察得以脱险。陈俊的出色表现赢得了所在部队和地方党委的表彰,党旗下,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优秀士兵”、“五好战士”、“学雷锋标兵”等光环接连不断地挂在他的身上。
 
  深圳遇艳 

  部队使他受到了锻炼,部队给了他无尚荣光。然而,三年后“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兵”的兵役制度还是让他从部队这所“大学校”回到了故乡。是战士,老想着英勇战斗;是好汉,总想着奋发图强。陈俊复员不到三天便坐不住了——他计划在家乡搞一个项目,带领父老乡亲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大干一场!然而,迟迟不能上马的潘口电站制约了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于是他带头响应党委、政府“发展打工经济,共筑致富之路”的号召,又远离家乡,来到深圳打工。应聘到一家派出所当协警,一干又是四年,年年被评为先进个人。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陈俊在深圳打工四年,不仅积累了资金,沐浴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开阔了眼界,更让他结识了一位美丽、善良、勤劳、朴实,情投意合的洪湖姑娘——宋群梅。二人相识相恋,最后确定了恋爱关系。

  情系故乡 

  然而,深圳再好不是久留之地。陈俊人在朝营心在汉,心里老想着生他、养他的故乡——竹山官渡——想着用深圳的经验去开发、去建设家乡那片古老而又贫穷,神秘而又迷人的地方。恰好这时,
  陈俊的爸爸陈緖美从电话里告诉儿子一个好消息:“潘口电站已动工,官渡古镇要迁移。”于是陈俊再也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他当机立断:决定抓住时机,乘势而上,打回老家闹革命!去实现他梦寐以求的理想。宋群梅一听当场表态:“我爱你,也爱你的家乡,更爱你的理想!如果你决定回家,那我们就‘夫妻双双把家还’,共同为家乡建设贡献我俩微薄的力量!”
  陈俊一听心花怒放!此时他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抱住朝夕相处、心心相印、情投意合的未婚妻深深地吻了一口,然后结好账,打好包,拉着心上人欢欢喜喜、千里迢迢、风尘仆仆、马不停蹄地回到了久别的故乡——竹山县官渡镇。
  官渡是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文化古镇。这里的父母官爱家乡,更爱家乡的人才。镇党委书记伍盛国、镇长张伟成听说官渡镇添人进口十分高兴!两位领导在百忙中亲自接见了陈俊和宋群梅两个有志青年,并鼓励他(她)俩以实际行动支持潘口电站建设,积极协助党委、政府搞好移民搬迁工作。
  听了镇党委的话,陈俊习惯地敬了一个军礼,说了一句“是!”算是向党委、政府表了态。回过头来,他又对父亲说道:“爸爸,党委、政府领导的话您听到没有?这是在给我们下达任务啊!您是复退军人,我也是复退军人,咱们家两个复退军人,在移民搬迁中可要模范带头、冲锋向前呀!”陈緖美听了儿子的话爽快地说:“兴修电站,移民搬迁是造福于民的大事,我们复退军人当然应该支持呀!”陈緖美的话刚刚落音,新媳妇宋群梅开腔了:“哎哎哎……你们两个人说话很片面!兴建电站,移民搬迁这大的事,光你们两个复退军人支持,没有我们复退军人妻子支持行吗?”一句话把陈俊提醒了,他接过话头大声说道:“对对对……群梅的话说得对!应该说‘我们全家都支持!’”新媳妇宋群梅听到新郎官陈俊这么一补充,高兴地说:“哎,这就对啦!”一场不是家庭会的家庭会开得那么民主,那么和谐,那么畅所欲言,古老的石瓦房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陈俊和他的爸爸当镇党委的面立下了军令状,第二天他们带头拆迁,带头新建,然后走村串户,因势利导地做移民的动员工作。由于他们现身说法、身先士卒、深入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使那些曾经对搬迁有顾虑的移民放下了包袱,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旧房拆迁,新房兴建,移民搬迁的工作之中。不到几年一座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的官渡新镇在竹山的南部山区拔地而起。当人们点燃红炮竹,奏响山锣鼓庆祝乔迁新居的时候,大伙打心眼里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陈俊和他的爸爸这两个情系故乡的退伍军人。
 
  再造乐园
 
  官渡新镇的落成,为古盐之路、堵河之畔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为勤劳、善良的官渡人民再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园。如今,数以万计的官渡人在风景如画的家园里享受着温暖如春的幸福生活。那些与陈俊同龄的人每天三个一群,五个一党,沉浸在看电视、讲故事、跳街舞、“修长城”、“斗地主”之中,可永不言休的复退军人陈俊却不愿躺在安乐窝里过日子——他打算立足故乡,选中项目,造福乡亲,再大干一番!
  可是,到底干什么好呢?陈俊一时拿不定主意。心细的父亲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于是有的放矢地约陈俊到百里河去“探亲访友”。善良的母亲和贴心的妻子看到陈俊连续作战、疲惫不堪,确实需要调理调理,于是她俩异口同声地劝陈俊跟爸爸出去玩一玩。陈俊一心想着选择发展项目,也想走出小镇考察考察,于是他同意了大家的意见。
  百里河村是官渡镇上游二十公里,堵河右岸深处的一个小山村。这里重峦叠嶂、谷深涧悠、峭壁耸立、怪石嶙峋、山清水秀、别有洞天。蜿蜿蜒蜒的百里河犹如一匹绿色的绸缎;鬼斧神工的鲁班峡惊现出一线天;道姑山印着白莲美教主的足迹;“鬼见愁”留下了千古的悬念;碾子坪水肥草美,松杉树连成一片……放眼望,这里犹如一幅水墨丹青的国画,又好似梦幻中的世外桃源。可遗憾的是由于近几年这个村外出打工的人逐渐增多,甚至干脆举家外迁,从而导致常住人口渐渐减少,大片大片的好田好地成了荒原。
  陈俊看着,想着,想着,看着,一幅美丽的蓝图在他的脑海里形成,他决定举全家之力在这里投资开发,办一个万头养羊场,配套开展旅游业,名“牧羊人乐园”。
  回到家里,他趁热打铁、迫不及待地把全家大大小小五口人召集到一起开了个家庭会,进一步征求大家的意见。会上,陈俊的爸爸陈緖美:当场表态:“我之所以建议儿子到百里河去考察,是因为我也有这个想法。今天陈俊把他的想法提出来,证明他与我不谋而合。我作为共产党员、老退伍军人和他的爸爸坚决支持他投资兴建这个与国、与家,与公、与私,与人、与己都有利的项目!”陈緖美的话刚刚落音,陈俊的妈妈开腔了:“儿子和老头子都是有脑筋、有眼光、见过大世面的人,既然他俩同意干的事,我也是靑砖面地下——冇的拍的!我一个家庭妇女没有别的能力,我保证把孙娃子带好,让你们集中精力、甩开膀子干大事!”老公公、老婆子一发言,儿媳妇宋群梅笑着说:“哎……两个老的都说了,看来现在是:下雨不戴帽——淋(临)到我头上了。大家都喜欢《洪湖湖水浪打浪》这首歌,我更喜欢这首歌!因为‘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如今我嫁给了陈俊,陈俊的家乡就是我的家乡。常言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嫁给了陈俊,就得跟着陈俊走!上项目没有钱,就把我们家的积蓄都拿出来!再不够,就把我开商店赚的钱都投上!若再不够的话,就请求党委、政府支持——向国家贷点款……”宋群梅的话还没有说完,陈俊就激动地抢过话头说:“大家说得对!看准了的事就要立即上马!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马——这就是我们军人的气派!一会儿我把我们全家的想法向镇委、镇政府领导作一汇报,我相信党委、政府一定会大力支持我们的!”说着他像当年在部队急行军一样,迈着矫健的步伐朝官渡镇党委、政府机关大院迈去。
  正当镇党委、政府正要开会之际,陈俊捷足先登。镇党委书记伍盛国,副书记、镇长张伟成二位领导在百忙中热情地接待了他。听了陈俊简单而又明了的汇报后,二位领导非常高兴!伍书记代表党委、政府表态说:“好!好!好!这个项目既具有开拓性又具有前瞻性,既符合国家的政策,又符合我们官渡的实际,搞好了,既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又有一定的社会效益。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项目。最近我们党委、政府正就如何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开发、壮大本土文化旅游产业召开研讨会,你的《关于开发建设百里河牧羊人乐园的计划》必将成为我们官渡民营企业发展的报春鸟!你回去搞一个详细的实施细则,按照《细则》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创业需要胆识,需要毅力,需要百折不饶的精神。前进中遇到什么问题,党委、政府一定会为你们排忧解难。祝你们旗开得胜!”
  伍书记的一席话使陈俊增添了底气,鼓舞了士气,坚定了信心!回到家里,他争分夺秒地将这个好消息向家人作了传达。大家一听,乐得大伙哈哈大笑。第二天清早,两位荣复退伍的父子兵又像当年在部队军训一样,用最快的速度打好军绿色的背包,带着简要的行李,装上积累的资金,坐上三轮摩的向百里河进发。
  摩的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飞驰着,车上老陈和小陈父子俩默默无语——他俩的心里各自想着到了目地地后如何打开局面,开展工作,不知不觉二十几里路一会儿就到了。摩的刚刚停稳,村干部就热情地围了上来——原来他们听了官渡镇党委、政府领导的电话指示后,特地在这里恭候老陈和小陈。
  山里人说话向来是巷子里赶猪——直来直去。当村官们浏览了陈俊起草的《百里河开发方案》后,一个个情不自禁地大声说道:“好哇!好哇!我们百里河村的干部、群众热烈欢迎你们来我们村开发建设,造福村民!”
  由于官渡镇党委、政府和百里河干部、群众的积极支持,小陈和老陈的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第一步:他俩用二十万元钱购买了村里1500多亩荒芜多年的山林、土地和房屋作为开发建设基地。第二步: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因地制宜,在基地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羊圈,然后分赴四川巫溪、湖北房县、郧西和竹山柳林等地购进百头优良羊种,为创办万头养羊场,发展畜牧业开了个好张。第三步:他们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合理利用山林资源,在碾子坪兴建“牧羊人乐园”。第四步:小陈和老陈打算积极争取国家贷款,打开通往“牧羊人乐园”的旅游之路,发展民营旅游事业,促进山区精神文明建设,为武陵河畔的乡亲们做点实事,办点好事。
  为了这“四步路”,陈氏父子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吃苦耐劳、流血流汗、终于让计划稳步推进。令人欣喜的是:如今,母羊产小羊,小羊成大羊,羊子成倍增,牧业呈兴旺。在贷款一时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他俩不等不靠、不讨不要、自己动手、科学规划、勘探设计、精心施工,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开出了12华里通往羊场的毛坯路,为进一步治理民营旅游区的交通奠定了初步基础。
  党委、政府领导看到这一老一少两个退伍军人在人数少、困难大、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取得了这么多摸得着,看得见的成绩,感到由衷的高兴!于是,党委、政府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现花花的一万元钱作为奖金,奖给这两位退伍不退报国志,高山创业谱新篇的荣复退伍军人。县政协主席唐泽斌、副主席王治国听到汇报后,高度重视,表示要多方协调,全力扶持好这个俱有多重意义的创业典型。
  以高占武为主人公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早已落下了帷幕,而以陈俊、陈緖美为主角的《武陵河畔的老兵新传》却刚刚拉开序幕。
  大凡一出好戏总是有序幕,有高潮的。我期盼着这出“优秀作品”高潮迭起,奖励辛勤的“演员”的一定是雷鸣般的掌声!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