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
我县公共财政社会保障系列报道(上)
发布时间: 2006-10-21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社会救助为民再造“人间天堂”
     10月11日,是田家坝镇两河村700余名特困农民大喜的日子。
  村委会办公室里外挤满了前来领取社会救助资金的贫困农民。“现在我们农民是种地不用上交一分钱,政府还给发补贴!看病有新合作医疗,生活困难还有政府救助,老了还可以进福利院养老!咱们农民的日子也和歌曲《天堂》里唱的一样好!”两河村一组60岁特困老人杨泽安激动地告诉笔者,布满皱纹的脸笑成了一朵花。
  截至10月上旬,象杨泽安一样,全县已有12404名农村特困农民和279名散居孤儿共领取了46.1万元社会救助资金“一折通”,净增农村特困救助农民5825人,受益农民只需凭银行存折直接到本地信用社领取现金,方便快捷。
  近年来,县域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使我县每年财政收入增幅达12.8%。今年元至9月份,全县已完成财政收入7620万元,年度财政收入将首次突破亿元大关。随着财政“蛋糕”的逐年做大,县财政积极做优财政资源配置,构建公共财政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了城乡社会保障事业和谐发展。
  近两年来,我县共安排460余万元财政扶贫资金,用于农村特困农民灾后重建和扶贫搬迁。在潘口乡龙王沟村、城关镇二道坊村等地建成了56个重点移民新村,3431户12007名倒房重灾户住上了新房。县财政每年调剂10余万元财政资金为农民购买农房保险,使农民在受灾倒房后能多方获得救助。17个乡镇实现了城市低保扩覆。1.2余万名农村特困农民和散居孤儿享受社会救助补助。财政每年安排694万余元,让全县6775名农村五保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全县32.277万农民被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一串串精确的数字,充分证明了我县公共财政社会保障能力增强。
  目前,在农村已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覆盖全县253个村的医疗、教育、就业、住房和法律援助等多种社会救助体系,为城乡“三无”特困农民、“五保”对象、临时救济对象、低保边缘对象等弱势群体撑起了一片蓝天。
  在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管好用活各项财政性社会保障资金的同时,县乡财政干部还积极参与支持社会救助公益活动,三年来,全县财政干部用于帮助贫困生入学、灾民灾后重建等社会救助个人捐资捐物达7.6万余元。仅去年就捐资捐物4.6万余元。
  今年,县财政与民政、信用联社加强部门工作协调配合,创新社保工作机制,推行社会救助资金“一折通”社会化发放新模式。目前全县已有低保、养老、特困家庭救助、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医疗救助等社保资金实行了“一折通”社会化发放,补助资金直达受益农民手中。公开透明的社保资金发放机制,箍牢了弱势农民的“养命”钱,密切了干群感情。
  我县在积极构建城乡社保体系的过程中,注重社保资金投入的社会综合效应,通过“阳光培训”、资金和项目扶持、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贴息政策等方式,引导受助对象借助外力摆脱贫困。并对城乡低保和贫困家庭对象实行动态管理,杜绝吃“空饷”、“养懒”现象。规避了财政风险,维护了农民根本利益。         (杨 华  邵斌)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