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市新闻
突围:从“地下”到“地上”
发布时间: 2013-09-14 00:00 来源: 编辑:admin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竹山县绿松石产业转型升级观察之二
  今日竹山网消息(来源:十堰日报)特约记者方荣华 黄治荣 范珉 从千家万户分散经营到集中入市交易,从“小作坊”到产业“航母”,从“原石供应基地”到“世界绿松石集散地”,竹山绿松石产业正从“地下”向“地上”转型,由单一矿业经济向多元化经济迈进。
  “小作坊”之痛
  开采抑或加工绿松石对于竹山而言,一直是件信手拈来的事情。据《中国古代矿业开发史》记载,竹山绿松石开采利用已有4000多年历史。在秦古镇从事绿松石开采多年的周丽萍告诉记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当地村子里不少人扛着铁锤、铲子上山淘宝。竹山绿松石产业办一份数据显示,全县14个绿松石主产乡镇,遍布着300多个矿点上千个矿洞,每年开采矿石达几百吨。这些原石,经过粗加工甚至直接以原石流入市场。
  在竹山安华珠宝公司经理闻宜华看来,绿松石的加工技术并不复杂,“一间房子、两台机器、三五个工人”,就能“四季发财”。在高峰期,全县绿松石加工小作坊有百余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像这样的“小作坊”,定格了竹山千百年来绿松石产业形态。
  因为无序开采、工艺水平低端,导致绿松石资源浪费、原石贱卖、低档产品过剩、高档产品不足,这些弊端一直伴随着竹山绿松石产业的成长。头戴中国名玉的桂冠,却难掩现实的尴尬。作为世界级珍稀资源的主产地,竹山已沦为国际绿松石市场初级产品甚至原石供应基地,这一直是萦绕在竹山人心头的隐痛。
  竹山面临着转型发展的考验。绿松石产业如何走上集约集成发展之路,重拾中国名玉的荣光,考量着竹山执政者的智慧。
  打造产业“航母”
  一边是国际绿松石城,一边是绿松石工业园,堵河如长龙横卧在“一城一园”之间。在竹山县城南部,过去的一片滩涂如今已成为国际绿松石集散基地。
  2010年底,对竹山绿松石产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绿松石城建设项目开工,项目包括绿松石产品交易中心、文化展示广场、绿松石博物馆等。今年4月,国际绿松石城首期工程投入使用,分散在全县各地的200余户绿松石商户进城,集中入市交易。6月起,城外不再出现绿松石交易。
  即将建成的绿松石工业园,与国际绿松石城隔河相望。年底,20家企业入园后,将引进顶级珠宝玉石设计师、雕刻师和国内外先进加工设备,精深加工绿松石文化产品、女性饰品等。以女娲文化为“芯片”的竹山绿松石,实现优雅“转身”。
  “小作坊形成的块状经济,好比一袋土豆,袋子一打开就散掉了;
  基于‘一城一园’模式的集群经济,好比一串葡萄,可以一下拎起来。”竹山县县长龚举海形象地比喻。
  告别“小作坊”,竹山绿松石产业迎来全面提档升级。“一城一园”如同一艘“航母”,引领着竹山绿松石产业破浪前行。
  用活资源优势
  畅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5亿元,产品占国内市场70%、国际市场50%的份额……这些数据曾让竹山备感自豪。然而,竹山绿松石虽然经济体量壮大,却没有实现中国名玉的应有价值,症结在资源管控和销售的脱节。
  今年初,绿松石由竹山县国有控股公司限区、限时、限量开采,原石加工成品经质量检验检测,获得惟一“身份证”后再进入市场。原石从地下交易走上公盘交易,结束了名玉贱卖的历史。从开采到销售的产业链环环相扣,绿松石在这条“价值链”的每个环节中都会增值,中国名玉待价而沽。
  竹山建立全国首个绿松石检验检测中心,颁布全省首个绿松石地方标准,完善了绿松石质量管理体系和价格生成机制。湖北绿松石行业商会计划在北京、西藏和广州设立分会,也将推行“竹山标准”的绿松石连锁经营模式。
  绿松石是典型的资源型产业,竹山依托但不依赖资源。以玉为媒,以文为魂,建设国际绿松石城4A级风景区和省级旅游名街,整合女娲山、女娲天池、桃花源等旅游资源,擦亮“女娲补天地、人间桃花源”品牌,实现绿松石与文化、旅游和商贸产业的和谐共进。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一周热门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