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省书法协会会员——县民政局干部左康,开堵河奇石收藏先河,其作品在全国名人藏石展中获得一等奖。更早一些,他的篆刻作品散见于全国400多家报刊,多次在国内书法篆刻大赛中获奖。而这位文化名人,曾是一名军人,与红砖有着不解之缘的军人。毫不夸张地说,是红砖为左康建成了艺术殿堂。
1976年,17岁的左康穿上军装到陕西兰州部队当炮兵。左康在家里就喜欢写写画画,可到了部队却要下窖烧砖。那个时候,时兴办黑板报、墙报,左康是积极分子,画刊头、写大字颇受好评,第二年便被抽到连里当文书。有一天,指导员家里做沙发,左康发现锯下来的沙发腿儿平平整整的,他就捡回去刻上“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印到纸上,挺象那么回事,寄到《中国法制报》,居然发表了出来。
但是指导员不能经常做沙发呀,用什么材料搞篆刻呢?况且买材料也买不起,左康就想到了红砖。当地的土质非常细密,烧出来的红砖简直象瓷器一样。左康将红砖锯开,稍一打磨,就和石头一样平整,雕刻后一印,还颇有些瓦章的味道。于是,左康的篆刻作品便飞向四面八方的报刊。几百家报纸采用了他的“红砖”篆刻。
1982年左康复员回家,带回来几百方“红砖”篆刻印章,同时还带回来几十口红砖。就在记者8月31日采访他时,他家里还保存着那时的印章和几块红砖。他说,那是纪念,既是对部队生活的纪念,也是对艺术之路的铺路石的纪念。(袁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