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盐”历来是每个家庭的家务常事,而在以前却常常因欠缺而烦恼。在如今的擂鼓镇,这些已不再成为农家的烦恼事了。
电、气代替柴。8月24日中午,笔者一行在新堰村进行“户户通电”工程施工,来到陈必竹家歇息时,只见女主人“啪”的一声将沼气炉打开,不一会儿就给我们烧好开水,泡上了清甜可口的香茶。品茶间,只听陈必竹笑着说:“如今真是太方便了,一般的家庭都建起了沼气池,电费又便宜,好多家庭都有了电饭煲、热水器等,再也不用灶上一把灶下一把了!”
大米吃不完。8月23日上午,施工队路过红堰村朱光眉老大爷的稻田边,只见朱大爷正在高兴地收割早熟稻谷。我好奇地问为何种上这多稻谷,大爷高兴地说:“现在的科学真好,种子站的种子收成高,我的两亩田一年要收稻谷1200公斤,除吃外,每年要卖一半。”
吃油如吃水。8月22日中午,我们路过红岩村李治柱的油坊,只闻机声嗡嗡。“李师傅,你这油坊加工厂一年要加工多少菜籽?”“这几年油料直线上升,特别是花生油、芝麻油增长快,现在农民吃油也讲科学了,都说多吃植物油,少吃猪油。”据统计,擂鼓镇每年产油菜籽高达150万公斤以上、芝麻7万公斤、花生2万公斤。
吃盐讲科学。红岩分销店业主朱名春告诉笔者:“现在不仅人吃盐,就连猪也吃上盐了!”问其原因后,我们来到红岩村养殖大户全守喜家,“是的,猪吃盐不仅能防病去疾,还可减少精饲料……” (朱志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