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11月21日,刘家河村在开展的“十星级文明农户”年终评选活动中,共评选出“十星户”238个,占总户数的64.8%。村民郑和平在自评时说:“我上次和邻居吵过架,家庭生活也还不富裕,够不上团结星和致富星,只能得到‘八星’”。
该村自开展争创“十星级文明农户”活动以来,村民参与“三改一建”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热情普遍高涨,全村面貌焕然一新。通村到组水泥路和90%的入户小路网已硬化,完成“三改一建”100户,建沼气100口,发展茶叶300亩、林果350亩、甘蔗100亩,莲藕、青椒等时令蔬菜300亩。今年秋冬已建成大蒜基地120亩、杏李基地100亩。全村林特、果蔬面积达1570亩,实现了人均1亩高效经济林园目标,形成了以茶叶、果树、蔬菜、牲猪为主导产业的村级经济发展格局。
今年以来,麻家渡镇按照新农村建设目标和建设“和谐文明新村”的标准,在加强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以开展争创“十星级文明农户”活动为载体,由镇宣传办、社事办、综治办、妇联等部门联合,在全镇农村多形式、多渠道开展道德、法制、科教及“美德在农家”教育,“治三乱、刹三风”,使封建迷信、赌博和大操大办等歪风得到遏制,陈规陋习明显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在2006年度全县“和谐文明新村”评选中,刘家河和罗家坡两村榜上有名。
罗家坡村根据“十星”新标准,通过组织群众通过自评、互评、干部评审、张榜公布等程序进行创建,建立 “半年初评、年终总评”、“能上能下、动态管理”和“户挂匾牌、村建台账”等机制,让“十星”创建活动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农民群众在创建中得到了具体实惠。全村共评出十星户335户,占总户数的85%,预计到2006年底,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800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050元,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的绿松石大户达100户,私人轿车15部,通讯工具入户率95%,光纤电视进每户,村容村貌靓起来,人也更精神起来,村风和谐,民风淳朴。(金智勇)
11月21日,刘家河村在开展的“十星级文明农户”年终评选活动中,共评选出“十星户”238个,占总户数的64.8%。村民郑和平在自评时说:“我上次和邻居吵过架,家庭生活也还不富裕,够不上团结星和致富星,只能得到‘八星’”。
该村自开展争创“十星级文明农户”活动以来,村民参与“三改一建”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热情普遍高涨,全村面貌焕然一新。通村到组水泥路和90%的入户小路网已硬化,完成“三改一建”100户,建沼气100口,发展茶叶300亩、林果350亩、甘蔗100亩,莲藕、青椒等时令蔬菜300亩。今年秋冬已建成大蒜基地120亩、杏李基地100亩。全村林特、果蔬面积达1570亩,实现了人均1亩高效经济林园目标,形成了以茶叶、果树、蔬菜、牲猪为主导产业的村级经济发展格局。
今年以来,麻家渡镇按照新农村建设目标和建设“和谐文明新村”的标准,在加强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以开展争创“十星级文明农户”活动为载体,由镇宣传办、社事办、综治办、妇联等部门联合,在全镇农村多形式、多渠道开展道德、法制、科教及“美德在农家”教育,“治三乱、刹三风”,使封建迷信、赌博和大操大办等歪风得到遏制,陈规陋习明显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在2006年度全县“和谐文明新村”评选中,刘家河和罗家坡两村榜上有名。
罗家坡村根据“十星”新标准,通过组织群众通过自评、互评、干部评审、张榜公布等程序进行创建,建立 “半年初评、年终总评”、“能上能下、动态管理”和“户挂匾牌、村建台账”等机制,让“十星”创建活动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农民群众在创建中得到了具体实惠。全村共评出十星户335户,占总户数的85%,预计到2006年底,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800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050元,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的绿松石大户达100户,私人轿车15部,通讯工具入户率95%,光纤电视进每户,村容村貌靓起来,人也更精神起来,村风和谐,民风淳朴。(金智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