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供销社企业改制工作侧记
◎党世根 方友礼
2006年,在县供销社改革与发展的征途中,又书写了新的篇章?全县17个基层供销社和县直所属单位进行了企业转民营,共置换职工身份643人,安排离退休人员304人,兑现职工安置费653万元,化解不良债务5800万元,整活优良资产800多万元,使265名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在改革中求发展
近年来,县供销社痛下决心,率先对效益较好的综合贸易公司等4家企业进行了民营化改制,其中三家企业由法人代表整体收购企业资产和债务,自行安置职工,三家企业不仅平稳改制,而且分别组建了东方贸易公司、慎远废旧汽车回收公司竹山分公司和张磊印刷厂,在总结试点成功经验中,改制在全县拉开序幕。县生资公司原上庸商场招商建立了白马服饰,使80多名职工重新上岗就业。宝丰供销社引进社会资金850万元对大院进行了开发,建设宝丰建材大市场,还引进外地客商投入1000万元建设秦楚购物中心。“供销新村”是溢水供销社改制后新的名称,该社人员多,闲置土地多,他们在改制中引来十堰客商投资近千万元开发商品房,为即将上马的潘口电站移民提供了理想的住居场所。
在改革中求生存
擂鼓红岩村有一个让远近农民都信得过的商店,店前挂有三个醒目的牌子?“竹山县农资协会”、“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兴合农资放心店”“新合作竹山超市红岩分店”,该店原是擂鼓供销社红岩分销店,改制后由原供销社主任朱明春个人买断,联合全县的化肥经销大户和农技站,成立了全县第一家农资协会,同时,还加盟了十堰兴合农资有限公司,成为兴合农资连锁放心店,每年销售化肥量达到5000吨以上,农忙季节送化肥到田间地头,深受农民欢迎。到去年底,全县22个农资放心店年销售农业生产资料能力已达到2000万元,占全县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量的80%以上。
在改革中树形象
他们把发展农村合作社经济组织作为根本宗旨,积极参与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把千家万户的农民及农产品引入市场,将生产者、加工企业或销售企业联合起来,组建自己的公司或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有、民享、民管”新机制。近几年来,共建立了蔬菜、茶叶、天麻、土豆、粉丝、农资等专业合作社18个,有效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连心社”。
充分发挥能人效应
县烟花爆竹公司经理陈建文是原黄栗供销社主任,企业改制后,由他牵头带领6名下岗职工组建烟花爆竹公司,实行批零兼营,年营业额突破300多万元。目前正在筹建竹山县新合作配送中心。深河供销社职工杨勇下岗后自筹资金,在家乡建起了山野菜公司,使周围5个村1000多户2000多人致富。柳林供销社主任胡伦俊代理金龙泉啤酒,年销售收入过180多万元……
县供销社主任张道钦感慨地说?“县供销社的改革创新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明显成效,是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的结果,是乡镇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和大力扶持的结果。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百尺竿头,为县域经济发展再立新功。”
